第十四單元 婦科特殊檢查
考情分析
|
中醫執業 |
AA1 |
A2 |
B1 |
中醫執業 |
A1 |
A2 |
B1 |
考查要點 |
雙合診婦科檢查 |
0 |
0 |
0 |
陰道脫落細胞檢查 |
0 |
0 |
0 |
三合診婦科檢查 |
0 |
0 |
0 |
活體組織檢查 |
0 |
0 |
0 | |
基礎體溫測定 |
0 |
0 |
0 |
診斷性刮宮 |
1 |
0 |
0 | |
陰道后穹隆穿刺 |
0 |
0 |
0 |
— |
0 |
0 |
0 |
本單元內容為2006年中醫執業大綱修改以來新增加的內容,考題極少,僅在診斷性刮宮考點上有一道考題。助理醫師考試對這部分內容不要求掌握應用。
知識要點
婦科檢查
檢查前,囑病人排空膀胱,必要時行導尿;大便過于充盈者須排便后或先灌腸后檢查。病人取膀胱截石位。
1.雙合診檢查 即檢查者用一手的兩指或一指放入陰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檢查的方法。雙合診是盆腔檢查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通過捫觸陰道、宮頸、子宮、附件、宮旁組織和韌帶,以及盆腔內壁,可直覺內生殖器有無異常。
2.三合診檢查 即腹部、陰道、直腸聯合檢查。除以一手食指放入陰道,中指放入直腸以替代雙合診時陰道內的兩指外,其余具體檢查步驟與雙合診時相同。
三合診的目的是彌補雙合診的不足。能更清楚地了解極度后位的子宮大小,發現子宮后壁、直腸子宮陷凹、骶韌帶、骨盆腔內側壁及后部病變。凡疑有生殖器結核、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炎性包塊等,三合診尤顯重要。
婦科特殊診斷技術
1.基礎體溫測定 基礎體溫(BBT)是機體處于靜息狀態下的體溫。由于卵巢排卵后有黃體形成,產生的孕酮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有致熱作用而使體溫升高。
(1)測定方法:每日清晨醒后,不要說話,不要起床,不要活動,立即將體溫表放于舌下,測口腔體溫5 min,每日測量時間最好固定。夜班工作者應在睡眠休息6~8h后,按上述方法測定體溫。一般需連續測,至少需測3個月經周期。
(2)臨床應用:①檢查不孕原因。常規測量基礎體溫,了解其卵巢功能,有無排卵,以及黃體功能。②指導避孕與受孕。婦女每月只排卵1次,排卵期約在月經周期的中期;A體溫上升4d左右可以肯定已排卵,從該時到月經來潮前約10 d,此間若有性生活一般不會受孕,稱為安全期,根據安全期可用以指導避孕;A體溫上升前后2~3 d是排卵期,此期最易受孕,稱為易孕期,故可用以指導不孕婦女掌握易受孕的時期進行性生活。③協助診斷妊娠。妊娠后由于妊娠黃體的作用,雌、孕激素水平均增高,故基礎體溫于排卵后持續升高。若基礎體溫上升持續3周以上,則提示有妊娠可能。④協助診斷月經失調;A體溫可以反映排卵功能,例如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人,基礎體溫為單相型。此外,根據基礎體溫上升持續的時間、體溫的高低以及下降的方式又可以反映黃體的功能狀態。因此,基礎體溫可用以診斷月經失調及觀察藥物療效。
2.陰道脫落細胞檢查 陰道上皮細胞受卵巢激素的影響而有周期性變化。因此,檢查陰道脫落細胞可反映體內性激素水平,但必須定期連續觀察,才能正確掌握其動態變化。
涂片種類及標本的采。
(1)陰道涂片:主要目的是了解卵巢功能。常用的標本采取方法有:①陰道側壁刮片法。一般應從陰道側壁上1/3處刮取分泌物及細胞做涂片。采取標本時,以陰道窺器擴張陰道(窺器不要蘸潤滑劑),用于燥無菌木刮板從陰道側壁上1/3處,輕輕刮取分泌物少許,切勿用力,以免將深層細胞混入,薄而均勻地涂于玻片上,置于95%乙醇內固定。②棉簽采取法。在未婚女性可用卷緊的無菌棉簽先蘸生理鹽水少許潤濕,然后伸入陰道在其側壁的上1/3處輕卷后,徐徐取出棉簽,橫放在玻片上向一個方向滾涂,置固定液內。
(2)宮頸刮片:為早期發現宮頸癌的重要方法,簡便易行,結果可靠。在宮頸外口鱗柱上皮交接處,以宮頸外口為圓心,用木質刮板,輕輕刮取一周,不要過分用力,以免損傷,引起出血。若白帶過多,應先用無菌于棉球輕輕拭去,再刮取標本。陰道鱗狀上皮細胞的成熟程度與體內雌激素水平成正比。雌激素水平越高,陰道細胞越成熟。因此,利用陰道細胞學觀察其鱗狀上皮細胞各層細胞的比例,可反映體內雌激素水平。
(3)臨床應用:①閉經。用陰道細胞隨內分泌的變化了解卵巢功能狀況,涂片檢查見有正常周期性變化,提示閉經原因在子宮,如子宮內膜結核等。涂片中見中層和底層細胞,表層細胞極少或無,無周期性變化,若FSH升高,提示病變在卵巢(年輕女性)。涂片表現不同程度雌激素低落,或持續雌激素輕度影響,若FSH及LH均低,提示垂體或以上中樞功能低下引起的閉經。②功血。其中無排卵性功血一般涂片表現中-高度雌激素影響,但也有較長期處于低、中度雌激素影響。有排卵性功血涂片表現周期性變化,但排卵后,細胞堆集和皺褶較差或持續時間短。
宮頸刮片及宮頸管吸片主要用于宮頸癌的普查,常規做宮頸刮片又稱防癌涂片,方法簡便易行,對病人無痛苦,適用于廣大基層醫療單位作為篩查手段,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治療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
3.活體組織檢查
(1)外陰活組織檢查:適應證為:確定外陰自色病變的類型及排除惡變;外陰部贅生物或久治不愈的潰瘍需明確診斷及排除惡變者。
(2)宮頸活組織檢查:適用于宮頸潰瘍或有贅生物需要明確診斷者;宮頸細胞學檢查巴氏Ⅲ級以上者;臨床有宮頸接觸出血或可疑宮頸癌者;宮頸特異性炎癥如結核、阿米巴、尖銳濕疣等。
4.診斷性刮宮 刮宮術又稱診刮術,主要目的為刮取子宮內膜,做病理檢查,明確診斷以指導治療,如同時疑有頸管病變,則需行分段診刮(執業2006)。
(1)適應證:①子宮異常出血,須證實或排除子宮內膜癌、宮頸管癌者;②月經失調,需了解子宮內膜變化及其對性激素的反應者;③不孕癥,需了解有無排卵者;④疑有子宮內膜結核者;⑤因宮腔殘留組織或子宮內膜脫落不全導致長時間多量出血者,不僅起診斷作用,還起治療作用。
(2)禁忌證:急性或亞急性生殖道炎癥、疑有妊娠者、急性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手術前體溫>37. 5℃者。
(3)方法:取鹽水紗布一塊墊于陰道后穹隆處,以小號刮匙刮取宮頸管組織一周。取下紗布將其上積存的組織全部裝瓶,固定并標記。凡疑有宮頸管病變者應重視這一步(分段診刮)。再墊一塊鹽水紗布,順序刮取宮腔內組織,應特別注意宮角部與宮底部,直至滿意。取下紗布上全部組織,固定于另一小瓶,標記后一并送檢。查看無活動性出血時術畢。
5.陰道后穹隆穿刺
(1)適應證:常用以辨明直腸子宮陷凹積液或貼近該部腫塊的性質及原因,若為異位妊娠或卵泡破裂等所引起的內出血、盆腔炎性積液或積膿,多積聚或貼近于直腸子宮陷凹部,經此處穿刺吸取標本送檢,可以明確診斷。此外,對貼近陰道后穹隆疑為腫瘤而性質不明者,也可用此法采取標本做細胞學和(或)組織學檢查判定。
(2)方法:①排尿或導尿后,取膀胱截石位。外陰、陰道常規消毒,覆以無菌洞巾。陰道窺器暴露宮頸及陰道穹隆部,再次消毒,用宮頸鉗夾持宮頸后唇向前牽引,充分暴露陰道后穹隆。②以18號腰麻針接10 ml注射器,于宮頸后唇與陰道后壁之間(后穹隆中央部),取與宮頸平行而稍向后的方向刺入2~3 cm,然后抽吸。若為腫塊,則于最突出或囊感最顯著部位穿刺。③吸取完畢,拔針。若有滲血,可用無菌干紗布填塞,壓迫片刻,待血止后取出陰道窺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