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舌苔
1、苔質
(1)薄、厚苔
薄苔:胃有生氣。
厚苔:邪盛入里。或痰飲、濕濁、食積。
(2)潤、燥苔
滑苔:主寒、主濕。
燥苔:津液已傷(熱盛,陰虛,燥邪)。
陽虛氣不化津,津不上承。
(3)膩、腐苔
膩苔:顆粒細膩致密,融合成片,中厚邊薄,緊貼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落。
腐苔:顆粒粗大,根底浮松,如豆腐渣堆鋪舌面,邊中皆厚,揩之可去。
膩苔:濕濁、痰飲、食積。
腐苔:痰濁、食積。
(4)剝苔、類剝苔
剝苔:舌苔全部或部分剝落,剝處光滑。
花剝苔:舌苔多處剝落,僅存少量舌苔。胃氣陰兩傷。
鏡面舌:舌苔剝落殆盡,光滑如鏡。胃陰枯竭,胃氣大傷。
類剝苔:久病氣血兩虛,正氣不續。
(5)真假:
真苔:舌苔堅斂著實,緊貼舌面,刮之難去。
假苔:苔不著實,浮涂舌上,刮之即去。
意義:望舌苔之真假可以判斷疾病的輕重及預后。
2、苔色
(1)白苔
表證:表證初起,里證病輕。
寒證:陽虛里寒。
里證:
熱證: 積粉苔:主外感溫熱病 (穢濁與熱結)。
燥裂苔:主燥熱傷津。
(2)黃苔:里證、熱證。
白轉黃:邪已化熱入里。
淡黃苔:熱輕。
深黃苔:熱重。
焦黃苔:熱極。
薄黃苔:風熱表證。
黃滑苔:苔淡黃而滑潤多津。
(3)灰黑苔:陰寒內盛,里熱熾盛。
歷年考試題
1、舌苔由薄白轉為白厚,提示
A.病邪入里
B.寒邪化熱
C.邪退正復
D.熱退津復
E.濕熱留戀
答案:A
B1題型
1、 A.燥苔
B.鏡面舌
C.齒痕舌
D.紫舌
E.黃膩苔
①胃之氣陰大傷可見 B
②濕熱內蘊可見 E
2、A.病邪入里
B.寒邪化熱
C.邪退正復
D.熱退津復
E.濕熱留戀
①舌苔由黃燥轉為白潤,提示 D
②舌苔由薄白轉為白厚,提示 A
3、舌質舌苔的綜合診察
(1)舌質舌苔主病不同:舌質辨正氣的強弱。舌苔辨邪氣的性質與深淺。
察舌質比舌苔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2)舌質舌苔綜合診察
舌質舌苔主病統一:二者主病相同,最后診斷合一。如舌質紅主熱證,苔黃亦主熱,診斷為熱證。
舌質舌苔主病不同:二者主病不能統一時,需四診合參,診斷結論常為多重性。
紅絳舌:在外感病中主營分有熱,氣分有濕。
白滑膩苔:內傷病主陰虛火旺挾痰濕。
4、舌診的臨床意義:
①判斷邪正盛衰。
②區別病邪性質。
③辨別病位深淺。
④推斷病勢進退。
⑤估計病情預后。
歷年考試題
1、臟腑濕熱證的共同特點是
A.黃疸
B.腹痛
C.腹瀉
D.舌苔黃膩
E.頭脹重
答案:D
2、患者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鼻塞流涕,脈浮緊。其舌苔應是
A.白厚
B.薄白
C.黃膩
D.花剝
E.白膩
答案:B
3、患者腹部痞脹,納呆嘔惡,肢體困重,身熱起伏,汗出熱不解,尿黃便溏。其舌象應是
A.舌紅苔黃膩
B.舌紅苔黃糙
C.舌絳苔少而干
D.舌絳苔少而潤
E.舌紅苔白而干
答案:A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