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經絡概述
一.經絡的概念
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經:系指經脈,其原意是“縱絲”就是直行主干線的意思。有路徑的含義。
起著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的作用,為經絡系統主體部分。
絡:有網絡含義。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 起網絡與聯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經絡學說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一種理論學說。
三.經絡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經脈:具有內屬于臟腑,外絡于支節之特點。
(二)十二經別:加強了十二經脈在胸腹,頭面,臟腑與臟腑,臟腑與體表間的密切聯系。
(三)十五絡脈:加強了十二經脈在四肢部以及軀干前后左右多個部位間的緊密聯系。
(四)奇經八脈:是一組具有特殊作用的經脈,對其他經脈起統率,聯絡與調節作用。
(五)十二經筋:起著約束骨骼,疏利關節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經絡的重要性
《靈樞.脈度》篇:“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難也。”
(一)說明病理變化
(二)指導辯證歸經
(三)指導針灸治療
《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喻加言說:“凡治病不明臟腑經絡者,開口動手便錯。”
五、經絡學說的學習與研究內容
(一)經絡系統部分(相當于結構部分)。
(二)經絡生理學。
(三)經絡病理學。
第一節 經絡系統概貌
一、經絡系統的組成
十二經別
十二經脈 十二經筋
經脈
奇經八脈 十二皮部
經絡
絡脈 十五絡脈
三百六十五絡
二、經絡的形成
(一)針灸療法的發明和針灸感覺傳導的發現是經絡學形成的基礎。
(二)腧穴療效的總結。
(三)體表病理表現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
(五)氣功養生術的出現。
三、十二經脈
(一)定義
十二經脈即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的總稱。由于他們屬于十二臟腑。為經絡系統中的主體。故又稱為“正經”。
(二)命名
十二經脈的命名是根據陰陽學說又結合臟腑學說而命名的。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愿聞陰陽之三也,何謂?” ,“氣有多少異用也”。
(三)作用
因“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故起著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的作用。
(四)十二經脈的分布
1、分布特征:
(1)分布于頭部的為陽經:前頭為陽明經。側頭為少陽經。后頭為太陽經。
(2)分布于四肢內側的為陰經,四肢外側為陽經。
(3)分布于胸腹部的為陰經(足陽明經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為陽經,側胸腹為陽經。
2、走向特征:
手之三陰胸內手,手之三陽手外頭,足之三陰足內腹,足之三陽頭外足。
3、排列特征(四肢)
內側: 前為太陰,中為厥陰,后為少陰。
外側: 前為陽明,中為少陽,后為太陽。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