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肓門 (BL51)
[定位]俯臥,在腰部,當第一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主治] (1)腹痛,便。
(2)乳疾,痞塊。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52、志室 (BL52)
[定位]俯臥,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主治] (1)遺精,陽痿,陰痛,小便不利。
(2)水腫。
(3)腰脊強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53、胞肓 (BL53)
[定位]俯臥,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主治 (1)腸鳴,腹脹。
(2)腰痛,小便不 利,陰腫。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54、秩邊 (BL54)
[定位]俯臥,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主治] (1)腰骶痛,下肢痿痹。
(2)便秘,痔疾,小便不利, 陰痛。
[刺灸法]直刺1.5~3寸;可灸。
55、合陽 (BL55)
[定位]俯臥,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委中下2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跖肌。淺層布有小隱靜脈,股后皮神經和腓腸內側皮神經。深層有動、靜脈和脛神經。
[主治] (1)腰脊強痛,下肢痿 痹。
(2)疝氣,崩漏。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6、承筋 (BL56)
[定位]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主治] (1)小腿痛,霍亂轉筋,腰背拘急。
(2)痔疾。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7、承山 (BL57)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 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主治] (1)腰背痛,小腿轉筋,下肢癱瘓。
(2)痔疾,便秘。
(3)腹痛,疝氣,腳氣。
[刺灸法]直刺1-2寸;不可過強刺激,以免腓腸肌痙攣,可灸。
58、飛揚 (BL58)絡穴
[定位]俯臥,在小腿后面,當外踝后,昆侖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
[主治]
(1)頭痛,目眩,鼻塞,鼻衄。
(2)腰背痛,腿軟無 力。
(3)痔痿。
(4)癲狂。
[刺灸法]直刺0.7~1寸;可灸。
59、跗陽 (BL59)陽蹻郄穴
[定位]俯臥,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侖穴直上3寸。
[主治] (1)頭重,頭痛。
(2)腰腿痛,下肢癱瘓,外踝紅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0、昆侖 (BL60)經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 (1)頭痛,項強,目眩,鼻衄。
(2)肩背拘急,腰痛,腳跟痛。
(3)小兒癇證。
(4)瘧疾,難產。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1、仆參 (BL61)
[定位]在足外側部,外踝后下方,昆侖穴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
[主治] (1)足跟痛,下肢痿 弱,霍亂轉筋,膝腫。
(2)癲癇。
(3)腳氣。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2、申脈 (BL62)八脈交會穴通陽蹻脈[定位]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1)癇證,癲狂,失眠
(2)頭痛,眩暈,目赤腫痛。
(3)項強,腰腿酸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3、金門 (BL63)郄穴
[定位]在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
[主治] (1)癲癇,小兒驚風
(2)腰痛,下肢痹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4、京骨 (BL64)原穴
[定位]在足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 (1)頭痛,項強, 目翳。
(2)癲癇。
(3)腰腿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5、束骨 (BL65)輸穴
[定位]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五跖趾關節)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小趾展肌、小趾對蹠肌腱、小趾短屈肌。淺層主要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足背靜脈弓的屬支。深層主要有趾足底固有神經和趾底固有動、靜脈。
[主治]
(1)頭痛,項強,目眩。
(2)癲狂。
(3)腰背痛,下肢后側 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6、足通谷 (BL66)滎穴
[定位]在足外側部,足小趾本節(第五跖趾關節)的前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
(1)頭痛,項強,目眩,鼻衄。
(2)癲狂。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67、至陰 (BL67)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1)胎位不正,胞衣不下,難產。
(2)頭痛,目痛,鼻塞,鼻衄。
[刺灸法]針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可灸。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