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證
1.簡介
虛證 中醫名詞。指人體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所表現的證候。與實證相對而言。如面色不華.精神疲憊.氣短音低.自汗盜汗.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飲食減少,舌質淡胖或瘦癟.脈虛細無力等。
2 中醫
中醫學認為,人體發生疾病,是由于“正邪相爭”的反映特別強調“氣虛”是人體發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一個方面,故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說,即人的抗病的能力充實于體內,則外來的一切致病因素均不可能干擾,人體而發生疾病。反過來一切外來的致病因素侵犯人體,必先由于人體抗病能力的低下和不定,故《內經》又講:“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3 含義
虛的含義非常豐富,涉及到人體各個方面。氣血津液都會在疾病的某個階段出現虧虛不足的狀況,氣虛,涵蓋了心氣不足,肺氣不足,脾氣虧虛,腎氣不足,氣虛導致的肝氣瘀滯,或者營衛氣虛,宗氣不足等,都是氣虛范圍內的;津液的虧虛,也是虛證中的一個方面,陰津不足,不能濡養臟腑,在上,則雙目干澀,口舌干渴,苔紅少津,在中,則有舌紅苔或淡或黃;心統血,肝藏血,血液不足則心肝血虛,心無血,則血不養心,出現失眠多夢,心神不寧,肝血虧虛,則四肢拘攣,兩目干澀,在女子則月經量少等血虛癥狀;陰虛,則是基于津血虧虛之上,當津血虧虛到一定程度,則產生陰虛,出現陰虛火旺,則有舌紅苔黃,肝陽上亢,腰膝酸軟無力,潮熱盜汗等。
然而氣血津液是相互依托的,任何一個方面的不足,都會影響到其他方面。所以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不足,血無力運行,無力生化,血不足,氣無所依托,得不到滋養,氣與津液也是如此。所以“虛”,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整體分析,辯證論治,區分虛中夾實,實中夾虛。
中醫所講的“證”是疾病的證據和表現,是泛指異乎于人體正常生理狀態的總稱,可以概括表示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質、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互相斗爭的情況。故虛證,是指人體正氣虛弱不足的證候的總稱。虛證的治療要抓根本,潞黨參口服液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滋補強壯,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用于脾肺虛弱引起的各種虛證,效果不錯。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