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診斷
1.夏秋流行季節發病,發病前有不潔飲食史,或有接觸疫痢患者史。
2.具有大便次數增多而量少,下痢赤白粘凍或膿血,腹痛,里急后重等主癥,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惡寒、發熱等癥。疫毒痢病情嚴重而病勢兇險,以兒童為多見,急驟起病,在腹痛、腹瀉尚未出現之時,即有高熱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淺表,神昏驚厥,而痢下、嘔吐并不一定嚴重。
3.實驗室檢查:大便中可見大量紅細胞,膿細胞,并有巨噬細胞或新鮮大便中發現有阿米巴滋養體、阿米巴包囊;大便或病變部位分泌物培養可有痢疾桿菌生長,或阿米巴培養陽性;鋇劑灌腸X線檢查及直腸、結腸鏡檢查,提示慢性痢疾、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或結腸癌、直腸癌等改變。兒童在夏秋季節出現高熱驚厥等癥,而未排大便時,應清潔灌腸,取便送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
痢疾的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泄瀉鑒別,兩者多發于夏秋季節,病位在胃腸,皆由外感時邪、內傷飲食而發病,癥狀都有大便增多,然而兩病在病位、病機和臨床表現等方面都有區別。病位病機方面,痢疾病位在腸,病機重點是腸中有滯,即濕熱,寒濕、疫毒、飲食壅滯腸中,妨礙傳導,凝滯氣血,脂膜血絡受損;而泄瀉病位在脾,病機重點是脾失運化,濕濁內生,清濁不分,混雜而下。
臨床表現方面,痢疾大便次數多而糞便少,痢下赤自膿血,泄瀉瀉下為稀薄糞便,顏色黃或白,無赤白膿血;痢疾下痢不爽,里急后重,泄瀉瀉下爽利甚至滑脫不禁;痢疾必有腹痛,伴里急后重,腹痛呈持續性,時輕時重,便后痛減而不停止,而泄瀉之腹痛或有或無,多伴有腸鳴腹脹,呈陣發性,瀉后痛減。因兩病都為外感時邪、飲食所傷,故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互相轉化,或先瀉而后轉痢,或先痢而后轉瀉。一般認為先瀉后痢病情加重,病機由淺人深;先痢而后瀉為病情減輕,病機由深出淺,所謂“先滯后利者易治,先利后滯者難治”。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