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解表藥
第一節 概述(略)
第二節 發散風寒藥
麻黃與桂枝的功效主治異同
相同點:二藥都能發汗解表,治療風寒表實無汗證,常相須為用。
同中之異:其中麻黃發汗力強,桂枝發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補,又宜于風寒表虛有汗證。
不同點:麻黃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治風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風水水腫等;
桂枝又能溫通經脈,助陽化氣,治寒凝血脈證、胸陽痹阻證,蓄水證等,為麻黃所不備。
紫 蘇
①解表散寒——特點:解表力弱。應用:外感風寒輕證。
②行氣寬中——胸腹氣滯證。
③解魚蟹毒——食魚蟹中毒之腹痛、吐瀉等。
蘇葉長于發散風寒,蘇梗長于理氣寬中、安胎、解毒。
生 姜
①解表散寒——外感風寒輕證。
②溫中止嘔——胃寒嘔吐,寒飲嘔吐等。
③溫肺止咳——寒痰咳嗽。
④解毒——解魚蟹毒和解藥物毒(天南星、半夏中毒)。
香薷
①發汗解表(特點:外能發汗,內能化濕,且發汗力強。素稱“夏月之麻黃”)夏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
②和中化濕:暑濕證—泄瀉、嘔惡等。
③利水消腫:水腫、小便不利。
注意:用法(發表煎煮加酒且溫服,利水濃煎冷服)
荊芥與防風功效主治異同
二藥皆性微溫,溫而不燥,長于祛風解表,既可用于風寒表證,也可用于風熱表證。
但荊芥質輕透散,發汗之力較防風強,并有透疹消瘡、止血功效;
防風祛風之力較強,為風藥之潤劑,并能勝濕、止痛和止痙,可用于風濕痹證及破傷風等證。
白 芷
解表散寒——風寒感冒。
祛風止痛——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陽明經頭痛,眉棱骨痛,尤為多用。本品為治陽明頭痛要藥。
燥濕止帶——濕熱帶下
通鼻竅——鼻淵頭痛。
消腫排膿——瘡瘍腫痛。
細辛
解表散寒——外散風寒,內扶陽氣。應用:陽虛感冒。
袪風止痛——頭痛,牙痛,風濕痹痛;
通竅——鼻淵
溫肺化飲——寒飲咳喘。如小青龍湯。
注意:用量<3g。辛不過錢
蒼耳子
發汗解表——風寒感冒。
通鼻竅——鼻淵。
祛風濕,止痛——特點:上通腦頂,下行足膝,外達皮膚。應用:①一身上下濕痹拘攣,②風疹瘙癢。
注意:有小毒。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