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陰腧穴
• 足太陰脾經腧穴共21穴,左右42穴
• 1、隱白* (SP1)井穴
• [定位]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大趾末節內 側,距趾甲角0.1(指寸)。
• [主治] (1)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
(2)狂,多夢驚風,昏厥。
(3)胸痛, 腹脹。
• [刺灸法]斜刺0.1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 2、大都 (SP2)滎穴
• [定位]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 [主治] (1)腹脹,胃痛,消化不良,泄瀉,便秘。
• (2)熱病,汗不出,體重肢腫。
• (3)心痛,心煩。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 3、太白* (SP3)輸穴;原穴
• [定位]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 [主治] (1)胃痛,腹脹,腹痛,腸鳴,泄瀉, 嘔吐,痢疾,便秘,痔疾.
• (2)腳氣,體重節痛。
• [配伍] (1)配公孫、大腸俞、三焦俞,有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腸鳴,腹瀉。
• (2)配復溜、足三里,有和胃調中的作用,主治腹脹。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 4、公孫* (SP4)絡穴 八脈交會穴 通沖脈
• [定位]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 [主治](1)胃痛,嘔吐,飲食不化,腹脹 腹痛,腸鳴,泄瀉,痢疾。
• (2)心煩失眠,發狂妄言。
• (3)嗜臥,水腫。
• (4)足痛,足腫,腳氣。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5、商丘 (SP5)經穴
• [定位]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內側(三角)韌帶、脛骨內踝。淺層布有隱神經,大隱靜脈。深層有內踝前動、靜脈分支或屬支。
• [主治](1)腹脹,腸鳴,泄瀉,便秘, 飲食不化,痔疾。
• (2)黃疸,倦怠嗜臥,咳嗽。
• (3)癲狂,小兒癲癇。
• (4)足踝痛。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 6、三陰交* (SP6)
•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趾長屈肌、脛骨后肌、長屈肌。淺層布有隱神經的小腿內側皮支,大隱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后動、靜脈。
[主治](1)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
(2)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赤白帶下,陰挺,產后血暈,滯產,不孕。
(3)陽痿,遺精,遺尿,疝氣,小便不利。
(4)下肢痿痹,腳氣。
• 7、漏谷 (SP7)
•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
•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小腿三頭肌、趾長屈肌、脛骨后肌。淺層布有隱神經的小腿皮側皮支和大隱靜脈、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后動、靜脈。
• [主治](1)腹脹、腸鳴。
• (2)小便不利,遺精。
• (3)下肢痿痹,腿膝厥冷,足踝腫痛。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