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陰腧穴
足厥陰肝經腧穴共14穴,左右28穴。
1、大敦 (LR1)井穴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足趾本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1)疝氣,遺尿。
(2)月經不調,經閉,崩漏,陰挺
(3)癲癇。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2、行間 (LR2)滎穴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足背側,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 (1)頭痛,目眩,目赤腫痛,青肓,口喎。
(2)崩漏,癲癇,月經不調,痛經,帶下。
(3)脅痛,疝氣,小便不利,中風。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太沖 (LR3)輸穴 原穴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足背側,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
[主治] (1)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口喎。
(2)遺尿,疝氣,崩漏,月經不調。
(3)脅痛,嘔逆,小兒驚風,癲癇,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中封 (LR4)經穴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足背側,當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主治] (1)疝氣,遺精,小便不利。
(2)腹痛,內踝腫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5、蠡溝 (LR5)絡穴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主治] (1)小便不利,遺尿。
(2)月經不調,帶下。
(3)下肢痿痹。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6、中都 (LR6)郄穴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小腿外側,當足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主治]疝氣,崩漏,腹痛,泄瀉,惡露不盡。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7、膝關 (LR7)
[定位]正坐或仰臥,屈膝。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的后下方,陰陵泉后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
[主治]膝髕腫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8、曲泉 (LR8)合穴
[定位]正坐或仰臥,屈膝。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后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
[主治] (1)腹痛,小便不利,遺精,陰癢,月經不調,痛經,帶下。
(2)膝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9、陰包 (LR9)
[定位]正坐或仰臥。在大腿內側,當股骨內上髁上四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主治] (1)腹痛,遺尿,小便不利。
(2)月經不調。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0、足五里 (LR10)
[定位]仰臥。在大腿內側,當氣沖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主治] (1)小腹痛,小便不通,陰挺,睪丸腫痛。
(2)嗜臥,瘰疬。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1、陰廉 (LR11)
[定位]仰臥。在大腿內側,當氣沖直下2寸,在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主治]月經不調,帶下,小腹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2、急脈 (LR12)
[定位]仰臥。在恥骨結節的外側,當氣沖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
[主治]疝氣,小腹痛,陰挺。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3、章門 (LR13)脾募穴 臟會穴
[定位]仰臥。在側腹部,當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
[主治] (1)腹痛,腹脹,泄瀉。
(2)脅痛,痞塊。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4、期門 (LR14)肝募穴
[定位]仰臥。在胸部,當乳頭下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胸脅脹痛,腹脹,嘔吐,乳癰。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