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水痘的辨證要點在于辨別輕證和重證。輕證痘形小而稀疏,色紅潤,皰內漿液清亮,或伴有輕度發熱、咳嗽、流涕等癥狀,病在衛氣。重證水痘邪毒較重,痘形大而稠密,色赤紫,皰漿較混,伴有高熱、煩躁等癥狀,病在氣營,易見邪毒閉肺、邪陷心肝變證。
二、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以清熱解毒利濕為總的原則。輕證以肺衛受邪為主,治以疏風清熱解毒,佐以利濕;重證邪熾氣營,治以清熱涼營,解毒滲濕。對邪毒閉肺,邪陷心肝之變證,當治以開肺化痰,鎮痙開竅,清熱解毒等法。
三、分證論治
1.邪傷肺衛
證候:發熱輕微,或無發熱,鼻塞流涕,伴有噴嚏及咳嗽,1—2日皮膚出疹,疹色紅潤,皰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點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軀干為多,舌苔薄白,脈浮數。
分析:時行邪毒,傷于肺衛。邪毒由口鼻而人,郁于肺衛,故發熱、咳嗽、流涕、噴嚏等;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正氣抗邪外出,時邪夾濕透于肌表,正盛邪輕,故水痘皰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點粒稀疏。舌苔薄白,脈浮數,為病在衛表之象。
治法:疏風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銀翹散加減。常用藥:金銀花、連翹、竹葉清熱解毒,薄荷辛涼解表,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解毒,利咽祛痰。也可佐以車前子、滑石化濕利水。
疹密色紅者加當歸、赤芍、紫草活血涼血;咳嗽有痰者,加杏仁、浙貝母宣肺化痰;咽喉疼痛者,加板藍根、僵蠶清熱解毒利咽;頭痛者,加菊花、蔓荊子疏風清熱止痛;皮疹瘙癢者,加蟬蛻、地膚子祛風止癢。
2.毒熾氣營
證候: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水痘分布較密,根盤紅暈顯著,疹色紫暗,皰漿混濁,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紅或舌絳,苔黃糙而干,脈洪數。
分析:熱毒熾盛,燔灼氣營。邪毒內傳氣營,氣分熱盛,故壯熱不退,煩躁、口渴,面紅目赤等;毒傳營分,與內濕相搏外透肌表,故見水痘密集,根盤色紅,疹色紫暗,皰漿混濁;熱傷津液,故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苔黃糙而干、質紅絳,脈洪數,均為熱毒之象。
治法:清熱涼營,解毒滲濕。
方藥:清胃解毒湯加減。常用藥:升麻清熱透疹,石膏清氣泄熱,黃芩、黃連清熱解毒,丹皮、生地涼血清熱。佐以紫草、山梔、木通清熱涼營滲濕。
唇燥口干,津液耗傷者,加麥冬、蘆根養陰生津;口舌生瘡,大便干結者,加生大黃、全瓜蔞瀉火通腑。
水痘發病過程中,如出現高熱、咳嗽、氣喘、鼻煽、紫紺等癥,此為邪毒閉肺之變證,治當清熱解毒、開肺化痰,可予麻杏石甘湯加減;若見壯熱不退,神志模糊,口渴煩躁,甚則昏迷、抽搐等癥,此為邪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當涼血瀉火,熄風開竅,予清瘟敗毒飲加減,并吞服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其他療法】
一、中成藥劑
1.板藍根沖劑每次1包,1日2-3次。用于邪傷肺衛證。
2.清開靈注射液每次20—3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1日1次。用于毒熾氣營證。
二、單方驗方
1.金銀花12e,甘草3So水煎,連服2-3天。用于邪傷肺衛證。
2.臘梅花5s,連翹、金銀花、菊花、赤芍、紫花地丁各10g,板藍根15g,蟬蛻、甘草各3g,黃連1.5g.水煎服,1日1劑。用于毒熾氣營證。
三、藥物外治
1.苦參、芒硝各30g,浮萍15so煎水外洗,1日2次。用于水痘皮疹較密,瘙癢明顯者。
2.青黛散麻油調后外敷,1日1次,用于皰疹破潰,欣紅化膿者。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