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薤白
薤白(一類,小根蒜):百合科,辛苦溫,歸肺、胃、大腸經。
辛散苦泄,滑利。
上入肺,通陽散結,治胸痹。
下入胃、大腸,泄大腸氣滯,治胃腸氣滯。
功能:通陽散結:胸痹疼痛、痰凝閉阻、陽氣被遏-瓜蔞+薤白(固定)+白酒+枳實+桂枝
下氣行滯:下痢后重
用量:10~15g,氣虛無滯者不宜用。
第十二節 川楝子、青木香和荔枝核
川楝子(楝科)、青木香(馬兜鈴科)、荔枝核(無患子科):
相同:
⑴均歸肝經。
⑵理氣止痛,治肝胃氣滯諸證。
異: 凡氣滯血瘀痛
川楝子(二類):
⑴苦寒有小毒,兼清熱,善治肝胃氣滯兼熱者-川楝子+延胡索(固定)。肝胃氣滯有寒者或熱不盛者當炒用-炒川楝子+延胡索。
⑵清肝火-地黃、牛膝。
⑶殺蟲,治蟲積腹痛。
⑷清利下焦濕熱,治濕熱小便不利。
⑸外用殺蟲止癢,治疥癬。
⑹不宜過量,脾胃虛寒者當炒用。
青木香(三類):唐以前指菊科木香。
⑴苦心微寒,長于止痛,肝胃氣滯痛重偏熱夾濕者用之最宜。
⑵有小毒,解毒袪濕,治飲食不節、腹痛吐瀉。治風濕痹痛、濕疹、濕瘡。
⑶兼消腫,治牙齦腫痛、毒蛇咬傷。
⑷降血壓,治高血壓、肝陽上亢。
⑸脾胃虛寒者不宜單用,不能過量,有腎病者忌用不能長期用。
荔枝核(三類):
⑴甘溫,無毒,行散,肝胃氣滯偏寒者用之為宜。
⑵兼散寒,治寒疝腹痛、經寒、寒經、產后腹痛、乳房脹痛。
⑶降血糖。入湯劑打碎。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