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清熱劑
細目一:概述
一、適用范圍
二、應用注意事項
病勢拒藥時,適當使用 “反佐”法。
細目二:清氣分熱
白虎湯(《傷寒論》)
【組成藥物】石膏 知母 炙甘草 粳米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證候】 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
【化裁運用】
白虎加人參湯:若白虎湯證,身熱、汗多而脈大無力,或暑病身熱、汗出、口渴而 背微惡寒者,是熱盛而津氣兩傷之候,宜加人參益氣生津。
竹葉石膏湯(《傷寒論》)
【組成藥物】竹葉 石膏 半夏 麥門冬 人參 甘草 粳米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證候】傷寒、溫熱、暑病后期, 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
【配伍意義】
佐以半夏,降逆止嘔,防滋膩礙胃。 半夏:麥冬用量比為1:2。
細目三:清營涼血
清營湯(《溫病條辨》)
【組成藥物】犀角(今用水牛角) 生地黃 麥冬 元參 黃連 銀花 連翹 竹葉心 丹參
【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陰。
【主治證候】熱入營分證。身熱夜甚,神煩少寐, 時有譫語,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隱隱,脈細數,舌絳而干。
【配伍意義】
銀花、連翹、竹葉清熱解毒,輕宣透泄,為“透熱轉氣”的代表藥物。
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藥物】犀角(今用水牛角) 生地黃 芍藥 牡丹皮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證候】熱人 血分證。
(1)熱擾心神, 昏狂譫語,舌絳起刺,脈細數。
(2)熱傷血絡, 斑色紫黑,舌紅絳,脈數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
(3)蓄血瘀熱,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