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天南星
天南星(二類):天南星科,苦辛溫有毒,歸肝、肺、脾經。功似半夏而力強,長于袪風止痙,除經絡風痰,脾胃濕痰半夏為主,天南星輔之;經絡風痰,反之。
辛散苦燥,有毒力強
內服:入脾肺經,除脾肺濕痰,燥濕化痰,善袪風痰;入肝經,除肝經風痰,袪風止痙,濕痰。
外用:攻毒散結消腫,治瘰疬、痰核未潰。
功能:燥濕化痰:頑痰濕痰(寒-半夏、陳皮 ;熱-半夏、陳皮、黃芩、瓜蔞。)
袪風止痙:風痰眩暈-半夏、陳皮、白朮、茯苓、天麻
中風痰壅、口眼歪斜-防風、天麻、白附子、半夏
癲癇抽搐(痰多蒙蔽)-半夏、石菖蒲
外風引動內風所致、破傷風-防風、白芷、全蝎、蜈蚣
外用消腫散結,瘰疬、痰核瘡腫未潰-天然藥物炙、天炙、冷涼炙
用量:3~10g,生用毒大,制用力緩,陰虛燥咳、孕婦忌服。
附:膽南星:苦寒,歸肺、肝經,清熱化痰,治痰熱咳嗽、息風定驚涼肝、痰熱神昏、驚風抽搐(急驚風)。
第四節 白附子
白附子(二類):毛茛科-關白附,天南星科-禹白附,辛甘大溫有毒,歸肝、胃經。
相同:⑴能升、散,引藥勢上行。
⑵燥濕化痰、袪風止痙,治痰厥頭痛-生半夏、生天南星;治中風痰壅-僵蠶、全蝎;破傷風-半夏、天南星;風濕頑痹-羌活、獨活。
⑶解毒、散結。
異:
關白附:⑴藥用歷史久遠,毒大性烈,既善袪風痰又善袪寒濕且止痛力強,治中風頭痛、口眼歪斜、風寒濕痹。
⑵1~6g。
禹白附:⑴古本草少載,毒烈性稍緩,既善袪風痰又善止痙攣且善解毒、散結,多用于破傷風、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瘰疬痰核、毒蛇咬傷。
⑵3~10g,多制用。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