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醫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
第一節 致病因素
外科疾病的發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外來傷害、勞傷虛損、感受特殊之毒、痰飲瘀血等七個方面的因素。其中,外感六淫主要包括:
1.風
風為陽邪,善行而數變,故發病迅速,多為陽證;風性燥烈,風性上行,多侵犯人體上部,如頸癰、抱頭火丹等。風邪致病特點:其腫宣浮,患部皮色或紅或不變,痛無定處,走注甚速,常伴惡風、頭痛等全身癥狀。
2.寒
寒主收引,寒勝則痛,寒邪侵襲人體而致局部氣血凝滯,血脈流行失常,易患凍瘡、脫疽等病。寒為陰邪,致病一般多為陰證,常侵襲人之筋骨關節,患部多表現為色紫青暗,不紅不熱,腫勢散漫,痛有定處,得暖則減,化膿遲緩,常伴惡寒、四肢不溫、小便清長等全身癥狀。
3.暑
暑為熱邪,行于盛夏,發病多夾濕邪。由于外受暑熱,蘊蒸肌膚,汗出過多,或汗出不暢,以致暑濕逗留,易生痱瘩;復經搔抓,破傷染毒,即可發生暑癤,甚至導致暑濕流注。暑為陽邪,具有熱微則癢、熱甚則痛、熱勝肉腐等特征,故其致病多為陽證,患部掀紅、腫脹、灼熱、糜爛流膿,或伴滋水,或癢或痛,其痛遇冷則減,常伴口渴、胸悶、神疲乏力等全身癥狀。
4.濕
濕為重濁之邪,以長夏感受者多。濕性下趨,故生于下半身的外科疾病,多與濕邪有關。濕性粘滯,著而難去,為陰邪,致病每多纏綿難愈,或反復發作,濕邪致病,常與風、寒、暑、熱兼夾為患,外科疾病中以濕熱、暑濕致病多見,如臁瘡、下肢丹毒、濕瘡、囊癰、暑濕流注等,濕邪致病特點:局部腫脹、起水皰、糜爛、滲液、瘙癢,常伴納差、胸悶腹脹、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苔厚膩、脈濡或緩等全身癥狀。
5.燥
燥邪為病,有涼燥與溫燥之別,在外科的發病過程中,以溫燥者居多。燥為陽邪,易傷陰液,多致皮膚干燥皸裂,外邪乘機侵襲,易致生癰,或引起手足部疔瘡等。燥邪致病特點:易侵犯手足、皮膚、粘膜等部位,出現患部干燥、枯槁、皸裂、脫屑等,常伴口干唇燥、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癥狀。
6.火
火邪屬熱,熱為火之輕,火為熱之重,兩者僅在程度上有差別,其患病大多由于直接感受溫熱之邪所引起,如疔瘡、有頭疽、癰、藥毒、丹毒等。火為陽邪,其病一般多為陽證。致病特點:發病迅速,來勢猛急,局部掀紅灼熱,皮薄光澤,疼痛劇烈,容易化膿腐爛,或有皮下瘀斑,常伴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于結等全身癥狀。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第二節 發病機理
外科疾病的主要發病機理是邪正盛衰、氣血凝滯、經絡阻塞、臟腑失和四個方面。
例題:
1.外科疾病當表現為“皮膚癮疹,焮紅灼熱作癢,或只發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則糜爛,滋水淋漓,結痂成片,常不傳染”以其原因應辨為( B )。
A.濕勝 B.熱勝
C.蟲淫 D.風勝
2.瘡面腐肉己盡,而膿水灰薄,或偶帶綠色,新肉不生,狀如鏡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應為( C )。
A.陰癥潰瘍 B.疔瘡走黃
C.虛陷之證 D.陽證瘡瘍
3.按照疾病命名的規律,以病勢危急而命名的是( A )。
A.疫疔 B.破傷風
C.走馬牙疳 D.爛疔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