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中醫助理醫師《方劑學》復習匯總
越鞠丸(芎術丸)
《丹溪心法》
[組成]香附 川芎 蒼術 梔子 神曲各等分(各6-l0g)
[用法]上為末,水丸如綠豆大(原書未著用法用量。現代用法:水丸,每服6-9g,溫開水送服。亦可按參考用量比例作湯劑煎服)。
[功用]行氣解郁。
[主治]六郁證。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
[方解]本方證乃因喜怒無常、憂思過度,或飲食失節、寒溫不適所致氣、血、痰、火、濕、食六郁之證。六郁之中以氣郁為主。氣郁而肝失條達,則見胸膈痞悶;氣郁又使血行不暢而成血郁,故見胸脅脹痛;氣血郁久化火,則見噯腐吞酸吐苦之火郁;氣郁即肝氣不舒,肝病及脾,脾胃氣滯,運化失司,升降失常,則聚濕生痰,或食滯不化而見惡心嘔吐。反之,氣郁又可因血、痰、火、濕、食諸郁導致或加重,故宜行氣解郁為主,使氣行則血行,氣行則痰、火、濕、食諸郁自解。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行氣解郁為君藥,以治氣郁;川芎辛溫入肝膽,為血中氣藥,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氣解郁;梔子苦寒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辛苦性溫,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味甘性溫入脾胃,消食導滯,以治食郁,四藥共為臣佐。因痰郁乃氣滯濕聚而成,若氣行濕化,則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晶,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丹溪立方原義:“凡郁皆在中焦”,其治重在調理中焦而升降氣機。然臨證難得六郁并見,宜“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應視何郁為主而調整其君藥并加味運用,使方證相符,切中病機。
本方的配伍特點:以五藥治六郁,貴在治病求本;諸法并舉,重在調理氣機。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是主治氣血痰火濕食“六郁”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胸膈痞悶,脘腹脹痛,飲食不消等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氣郁偏重者,可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殼、厚樸等以助行氣解郁;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紅花等以助活血祛瘀;濕郁偏重者,重用蒼術,酌加茯苓、澤瀉以助利濕;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麥芽以助消食;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梔,酌加黃芩、黃連以助清熱瀉火;痰郁偏重者,酌加半夏、瓜蔞以助祛痰。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胃神經官能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膽石癥、膽囊炎、肝炎、肋間神經痛、痛經、月經不調等辨證屬“六郁”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