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百日咳的病因
【概述】百日咳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之一。
臨床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氣性吼聲,即雞鳴樣的回聲,最后吐出痰涎而止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但好發于冬末春初,l~5歲小兒多見。本病病程較長,不易速愈,但預后一般較好。對于體弱兒,年幼兒癥狀嚴重者,易發生兼證和變證。本病中醫稱“疫咳”、“頓咳”、“鸕鶿咳”等。
【病因病理】本病病因為內蘊伏痰,外感時疫。時行癘氣首先犯肺,肺衛受邪,時邪與伏痰搏結,阻遏氣道,肺失宣達,上逆為患。病之初起,以肺氣失宣的衛表癥狀為主,形似感冒咳嗽。繼則邪郁化火,痰火膠結,氣道為之阻遏,肺逆更甚,故出現痙咳陣作,待痰涎吐出,咳嗽方可暫時緩解。頓咳發作時,犯胃則胃失和降,而見嘔吐乳食;咳劇,邪傷膀胱、大腸,可致二便失禁;
若引動心、肝之火,乘肺則衄血、咯血;肝氣橫逆則兩脅作痛;頻咳引動舌下系帶,出現潰瘍;氣逆傷于血絡,可見目睛出血。嬰幼兒體稟不足,肺氣嬌嫩,可合并肺炎喘嗽,甚則可致昏迷,抽搐之變證。
慢性胃炎概述|病因病理
【概述】
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性病變。根據發病部位可分為胃體胃炎和胃竇炎,根據形態改變則可分為淺表性、糜爛性、萎縮性、肥厚性胃炎。兒童期慢性胃炎以胃竇炎和淺表性胃炎為主。近年發現幽門螺旋桿菌胃內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原因。本病臨床上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可伴惡心、嘔吐、暖氣、納差等。本病屬中醫“胃癉”、“胃脘痛”范疇。
【病因病理】
導致本病發生可因寒邪犯胃,飲食不調,肝氣犯胃,脾胃虛寒,瘀血內停等。由于飲食不調,長期進食油膩及堅硬不易消化食品,或暴飲暴食,饑飽無常,均能損傷脾胃,胃失和降,氣滯不暢而作痛。喜食冷飲與冰凍食品,或不注意腹部保暖,日久因寒邪犯胃,胃內血凝不得散,胃之脈絡攣急而疼痛。也可因七情所傷,氣郁傷肝,肝失疏泄,橫逆犯胃,氣機阻滯而作痛。
中醫認為,如素體脾胃虛弱,再過食生冷,寒邪遏胃,則可發為寒性胃痛;而肝火內盛,或有濕熱內蘊,又常食辛辣和熱性食品,則可發為熱性胃痛;而久病人絡,血瘀阻滯,可使病情遷延難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