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熱
壯熱又稱高熱。是指發熱較高,熱勢較甚。常不伴惡寒而反惡熱,又稱“但熱不寒”,或“身熱,不惡寒反惡熱”。是里實熱證的主要癥狀之一,為邪正斗爭激烈所致,常見于外感熱病的中、后期。
——壯熱伴汗多,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苔黃,M,rN.9P7脈洪大或滑數者,是陽明經證及氣分證。為陽明氣分熱盛所致。
—一壯熱伴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舌蹇肢厥者,是心包證。為熱陷心包,心神被擾所致。
——壯熱伴頭痛頭脹,手足躁動,口干唇燥,甚則抽搐神昏,舌紅苔黃燥,脈弦數者,是熱盛動風證。
為熱盛心神被擾,津傷筋脈失養所致。
——壯熱夜甚,伴頭痛,口渴,肌膚斑疹隱隱或顯露,或吐血便血,舌絳,苔黃,脈數者,是氣血兩燔證。為里熱熾盛,營血被擾,血熱妄行所致。
——壯熱伴胸痛,胸悶,咳嗽,痰多色黃或粘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是邪熱壅肺證。為邪熱壅肺,肺失宣肅所致。
發熱惡寒
發熱惡寒是指發熱同時伴有惡寒,即發熱惡寒同時并見(惡寒與惡風都是怕冷的癥狀,性質相同,只是程度有輕重之分,惡寒重,惡風輕),它是診斷表證的主要依據之一。發熱惡寒常見于外感熱病中,凡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襲體表,人體衛氣受邪,衛氣被遏,溫煦功能減弱則惡寒或惡風,衛氣抗邪,邪正相爭則發熱。根據發熱惡寒這一熱型伴有的不同臨床表現,可診察辨別不同的表證。
——發熱惡寒伴頭痛,自汗,脈浮緩者,是太陽中風證,八綱辨證屬表寒證。為風寒襲表,營衛不和所致。
——發熱惡寒伴頭痛,身痛,骨節疼痛。無汗,脈浮緊者,是太陽傷寒證,八綱辨證亦屬表寒證。為風寒襲表,營陰郁滯所致。
——發熱惡寒或微惡風寒,伴頭痛,口渴,咳嗽,咽紅腫痛,舌邊尖紅,脈浮數者,是衛分證。八綱辨證屬表熱證。為溫熱之邪襲表,肺衛受邪所致。
——發熱惡寒伴身熱不揚,午后熱甚,頭痛,身重,胸悶不舒,苔白膩,脈儒緩者,是濕遏衛分證。為濕邪侵襲,衛氣受邪所致。
——發熱惡寒作頭痛,少汗,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鼻燥,口渴,咽干,舌紅苔白,脈數,發于秋季者,是燥邪犯表證。為燥邪侵襲,肺衛受邪所致,有溫燥與涼燥之區別。
——發熱惡寒或微惡風寒,伴身重,疼痛,汗出,口渴,脈弦細芤遲,發于夏季者,是暑邪犯表證。為暑邪侵襲,衛氣受邪所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