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中醫助理醫師綜合筆試沖刺復習資料精編匯總
中藥羊角天麻
【別名】豬肚子、雞多囊、唐古特蟹甲草
【來源】菊科蟹甲草屬植物羽裂蟹甲草Cacaliatangutica(Maxim.)Hand.-Mazz.以地下塊莖入藥。秋末苗枯后采挖,洗凈曬干。
【性狀】長橢圓形或圓形,略扁,稍彎曲,長4-9cm,直徑15-25mm.頂端有莖基殘留,基部可見圓形疤痕,表面灰棕至棕褐色,環節明顯,有
溝紋和皺紋,可見須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灰白或黃白色,半角質樣。無臭,味微甜
【鑒別】表皮為1列細胞,外壁稍厚,木栓化,并微木化。皮層細胞呈長圓形,壁較厚,于角隅處更顯著。石細胞單個或成群散在,胞腔較大,
壁孔溝明顯。內皮層外側有分泌腔散在。維管束外韌型,間斷成環排列。韌皮部不發達。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數個成群,導管周圍伴有木
纖維和石細胞。髓部大,偶見石細胞散在,薄壁細胞含有菊糖,有的細胞壁呈波狀。無草酸鈣結晶。
【性味歸經】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平肝。用于頭痛眩暈,風濕疼痛,偏癱,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2~3錢,水煎或泡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根莖類、芙蓉菊
【科屬】菊科芙蓉菊屬
【別名】蘄艾、海芙蓉
【拉丁名】Crossostephiumchinense
【產地分布】芙蓉菊原產我國臺灣省,我國粵、桂、瓊、閩及中南各省有栽培。
【形態特征】為菊科常綠亞灌木,高30cm~90cm,直立,多分枝,成株樹冠常呈圓球形,葉互生,質柔、密生于枝頂,葉片匙形或刀披針形,長2cm~4cm,兩面密被白色絨毛,具有芳香氣息。樹冠銀裝素裹,為綠色植物類群中少偶的“白葉植物”。秋至冬季開花,頭狀花序象金黃色的小球,直徑生于上部葉腋內,具柄。由于植株白色,又有芳香,別名有白香菊、白艾、海芙蓉等,嶺南一帶民間又稱之為玉芙蓉。
【來源】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植物形態詳“香菊”條。
【化學成分】根和莖中含蒲公英賽醇乙酸酯、蒲公英賽酮和蒲公英賽醇。
【性味】《福建中草藥》:辛苦,微溫。
【功用主治】《福建中草藥》:祛風濕。治風謾關節痛,胃脘冷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