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中醫助理醫師綜合筆試沖刺復習資料精編匯總
當歸
【簡介】當歸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是最常用的補血藥。
【功用】補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本品既能補血,又能活血,常用于面色萎黃,嘴唇及指甲蒼白,頭暈眼花,心謊心悸,舌質淡,少血色等血虛證。因長于調經,尤為婦科所重視,凡婦女月經不調、血虛經閉、胎產諸癥均可應用,故又被稱為“婦科圣藥”。此外,當歸還可用于血虛腸燥便秘之病。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甘。歸肝、心、脾經。
【用量用法】常用5~15克。可人丸、散,亦可熬膏應用。
【現代研究】當歸主含揮發油、葉酸、維生素B12、阿魏酸等。能顯著促進血紅蛋白、紅細胞的生成,故有抗惡性貧血作用。對子宮有雙相調節作用。
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擴張血管,以及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能增強免疫功能、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并有鎮靜、鎮痛、抗炎、抗缺氧、抗輻射損傷、抗腫瘤、抗菌、美容等作用。
足太陰脾經病機、主治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對于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
病機分析:
脾經之脈連干舌本,病則舌本強痛;脾病及胃,胃氣上道則嘔;氣機阻滯,則胃脘痛;健運失職,升降失司洲腹脹善噫;濕困脾土則身重乏力,活動不利;脾脈起于足(足母)趾上行膝股內廉,經氣不利,則股膝內腫脹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動欠佳;脾與胃相表里,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測食不下,煩心;脾虛水濕內停,傳化失司,則大便溏薄或泄瀉;水濕泛濫則水腫;脾虛水濕影響肝膽,肝失疏泄,膽汁橫溢,則黃疸。
足太陰脾經主治:
胃脘痛、腹脹、嘔吐噯氣、便溏、黃疸。身體沉重無力、舌根強痛、膝股部內側腫脹、厥冷等病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