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瘍辯證施治
瘡瘍的治療分內治與外治,二者常結合應用。
1.瘡瘍內治法的總則為消、托、補
(1)初期尚未成膿時,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針對病因、病情運用清熱解毒、和營行瘀、行氣、解表、溫通、通里、理濕等法則,其中清熱解毒為瘡瘍最常用的治法。
(2)中期膿成不潰或膿出不暢,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補托法。
(3)后期正氣虛弱者,用補法恢復正氣,使瘡口早日愈合,通常有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法則。具體施治時應根據全身和局部情況,按病情的變化和發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藥。
2.瘡瘍外治法應根據瘡瘍初、中、后期分別辨證用藥
(1)初期宜箍圍消腫,陽證者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金黃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摻紅靈丹、陽毒內消散,或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新鮮草藥搗爛外敷;陰證可選用回陽玉龍散、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加摻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陰半陽證選用沖和散、沖和膏。
(2)中期膿熟時宜切開排膿,尤其應注意切開時機、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選擇。如手部療瘡、附骨疽應及早切開;手指部療瘡應從手指側面切開,有頭疽切口應夠大,以保證充分引流等。
(3)后期宜提膿去腐,生肌收口,陽證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膿去腐,陰證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膿去腐;若瘡口太小或成痿時,宜用白降丹、千金藥線腐蝕;瘡口胬肉高突時用平胬丹;膿腐干凈用生肌散、八寶丹,并根據具體情況配合使用墊棉法或擴創法,加速瘡口愈合。
脂瘤辨證論治
內治法
一般不需內治。
外治法
對已染毒但未釀膿的脂瘤,可用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已形成膿腫時,應切開引流,清除皮脂和膿液,再用棉球蘸少量升丹或七三丹或稀釋后的白降丹塞入腔內,化去包囊,待囊壁蝕盡后再用生肌藥收口,愈合后不易復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