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病因病機
1.感受外邪
外邪侵襲、損傷脈絡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熱邪及濕熱所致者為多。如風、熱、燥邪損傷上部脈絡,則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熱邪或濕熱損傷下部脈絡,則引起尿血、便血。
2.情志過極
情志過極憂思惱怒過度,肝氣郁結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則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橫逆犯胃則引起吐血。
3.飲食不節
飲酒過多以及過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濕熱,熱傷脈絡,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損傷脾胃,脾胃虛衰,血失統攝,而引起吐血、便血。
4.勞倦體虛
勞倦過度心主神明,神勞傷心;脾主肌肉,體勞傷脾;腎主藏精,房勞傷腎。勞倦過度會導致心、脾、腎氣陰的損傷。若損傷于氣,則氣虛不能攝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損傷于陰,則陰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5.久病或熱病
久病或熱病導致血證的機理主要有三:①久病或熱病使陰精傷耗,以致陰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②久病或熱病使正氣虧損,氣虛不攝,血溢脈外而致出血;③久病入絡,使血脈瘀阻,血行不暢,血不循經而致出血。
當各種原因導致脈絡損傷或血液妄行形成血證時,其共同的病機可以歸結為火熱熏灼、迫血妄行及氣虛不攝、血溢脈外兩類。由火熱亢盛所致者屬于實證;由陰虛火旺及氣虛不攝所致者,屬于虛證。實證和虛證雖各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機,但在疾病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又常發生實證向虛證的轉化。
此外,出血之后,已離經脈而未排出體外的血液,留積體內,蓄結而為瘀血,瘀血又會妨礙新血的生長及氣血的正常運行。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成績查詢、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