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皮膚及性傳播疾病
1. 皮膚病:指發生在皮膚、粘膜及皮膚附屬器的疾病。
皮膚結構(表皮、真皮、皮下)
皮膚病病因:風、濕、熱、蟲、毒、血瘀、血虛風燥、肝腎不足
病機:氣血不和、臟腑失調、邪毒結聚
﹡(一)自覺癥狀取決于皮膚的性質、病情的輕重以及患者個體差異等,最常見的癥狀是瘙癢,其次是疼痛此外尚有灼熱感、蟻行感、麻木
*(二)他覺癥狀以表現在患處的皮膚損害最有意義
*1、原發性皮損是皮膚病在其病變過程中,直接發生及初次出現的皮損,有斑疹、丘疹、風團、皰疹、膿皰等
*1)斑疹 為局限性皮膚明顯的顏色變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積大而成片的稱斑片分為紅斑、色素沉著斑、色素減退斑。
* 2)丘疹 為高出皮面的實性丘形小粒,直徑一般為0.5cm,多為風熱、血熱所致。
* 3}斑丘疹 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間,稍有隆起的的皮損。
* 4)風團 為皮膚上局限性水腫隆起,常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痕跡,發作時伴有劇癢。
*5)結節 為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實質性損害,質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氣血凝滯所致,常見于結節性紅斑等病。
*6)皰疹 為內有腔隙、含有液體、高出皮膚的損害。
*7)膿皰 皰內含有膿液,其色混濁或為黃色,周圍常有紅暈,皰破后形成糜爛,溢出膿液,結膿痂。
*2、繼發性皮損:原發性皮損經過搔抓、感染、治療處理和在損害修復過程中演變而成,有鱗屑、糜爛、潰瘍、痂、抓痕、皸裂、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皮膚萎縮等。
3.皮膚病內治法:祛風法、清熱法、祛濕法、潤燥法、活血法、溫通法、軟堅法、補腎法。
熱瘡
定義:在發熱過程中或后,發生在皮膚、粘膜交界處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
特點:皮損為成群水泡、有的相互融合、多在1周后痊愈,易于復發。病因病機:
1.肺胃熱盛證:疏風清熱、辛夷清肺飲合竹葉石膏湯
2.濕熱下注證:清熱利濕、龍膽瀉肝湯加減板藍根、紫草、玄胡索
3.陰虛內熱證:滋陰清熱、增液湯加板藍根、紫草、馬齒莧、石斛
外治:清熱解毒,干燥收斂,止癢。滲出多者龍膽紫溶液外搽;皮色發紅而無滲出者用爐甘石洗劑。
風熱瘡
定義:又名玫瑰糠疹、皮損局部呈紅斑、斑上有糠皮狀脫屑、為自限性皮膚病,常先出現母斑后有子斑,多發于軀干和四肢
一、病因病機:
風熱蘊膚證:疏風清熱止癢 消風散
風熱血燥證:涼血消風散
原發斑或母斑定義Pg156
黃水瘡
定義:西醫稱膿皰瘡、是指發于皮膚的傳染性,化膿性皮膚病。
特點:兒童當中流行的以淺表膿皰、膿痂為主要表現,有傳染性,自身接種性。
病因病機:
1.暑濕熱蘊證:清暑利濕解毒、清暑湯加馬齒莧、藿香
脾虛濕蘊證:參苓白術散加冬瓜仁、廣藿香
貓眼瘡(多形性紅斑)
1、定義:以紅斑為主的兼有巨疹、水瘡等多形性損害的急性自限性類癥性皮膚病(具有靶形或虹膜樣損害)
內治:1、風熱蘊膚:消風散加減 2、風寒阻絡證:當歸四逆湯加減。 3.濕熱蘊結證:龍膽瀉肝湯4.火毒熾盛證:清瘟敗毒飲合導赤散
蛇串瘡
定義:西醫稱帶狀皰疹、是皮膚出現群集性水皰,于身體單側沿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
特點: 皮膚上出現紅斑、水皰、或丘皰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帶狀,沿一側周圍神經分布、疼痛劇烈。
二、病因病機
(1)肝經郁熱:龍膽瀉肝湯
(2)脾虛濕蘊: 除濕胃苓湯 、參苓白術散
(3)氣滯血瘀:桃紅四物 、柴胡舒肝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