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影像診斷
一、基礎:X線攝影檢查主要應用:X線的感光效應
X線透視檢查主要應用:X線的熒光效應
二、肺與縱隔
胸部腫塊的平片檢查方法:胸部正側位片
正常胸膜X線表現:不顯影
肺紋理主要成分:肺動脈和肺靜脈分支
肺門陰影的主要組成部分:肺動脈、肺靜脈和支氣管
1、慢性支氣管炎:肺紋理增多增粗、扭曲,有時可見肺間質纖維化的網狀陰影。常見并發癥:肺氣腫
2、支氣管擴張――用支氣管造影可確定其類型和部位。
3、肺炎
(1)大葉性肺炎:典型X線表現是在實變期。
(2)支氣管肺炎:(滲出)兩肺下野的中內帶肺紋理增粗,有散在多數密度不均勻的邊界模糊的小斑片狀致密陰影。小兒表現為兩肺中下部內、外帶,沿肺紋理分布的病變。
(3)間質性肺炎:以中下肺野肺紋理增粗模糊
4、肺結核
(1)原發型(I型):原發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門淋巴結炎組成的啞鈴狀影――原發綜合征 早期為滲出性病變。
(2)血行播散型(II型):
急性粟粒型:兩肺廣泛而均勻的粟粒樣陰影,邊界清楚。
亞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病灶數目較多,大小不等,新舊不一。
(3)浸潤型:病變大多在肺尖或鎖骨下區,很快干酪化。
(4)胸膜炎
干性結胸:無異常表現或有膈肌運動受限
滲出性結胸:多為一側
5、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X線:在相應部位反復發作、吸收緩慢的炎性實變。
CT:中央型:支氣管腔狹窄;肺門腫塊;侵犯縱隔;縱隔淋巴結轉移。(最早出現的征象――肺門陰影增濃)
周圍型:腫塊邊緣可有分葉,伴或無毛刺,密度均勻。(腫瘤發生在肺段以下細支氣管)
三、心臟與大血管
(一)基礎
觀察主動脈全貌的位置:左前斜位。
心包積液的最佳投照位置:心臟立、臥位像
肺門截斷征見于――肺動脈高壓
在正常胸部正位片上
組成老年人右心緣上部的是:升主動脈
組成青年兒童右心緣上部的是:上腔靜脈
在后前位片上右心緣的下部是:右心房
在心臟左前斜位片上右心緣的下部是:右心室
(二)病變
1、左室增大:
左心室段延長、圓隆并向左擴展;
左前斜位,左心室仍與脊柱重疊,室間溝向前下移位,在心臟后下緣明顯凸出;
左側位,心后間隙變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緣的食管前間隙消失。
2、右室增大:
心臟呈二尖瓣型;
心腰變為平直或膨起;
右前斜位,左心室段前緣呈弧形前突,心前間隙變窄。
3、左心房增大:食管受壓向后移位;
心右緣雙弧影,心底部雙心房影;
心左緣可見左心耳突出。
早期增大的觀察位置:右前斜位像
左前斜位:心后緣上段向上增大,左主支氣管抬高,氣管分叉角度增大。
4、縮窄型心包炎:心包鈣化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