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牙痛
【病因病機】
手、足陽明經脈分別入下齒、上齒中。大腸、胃腑積熱,或風邪外襲經絡,郁于陽明而化火,火邪循經上炎而發牙痛。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陰不足,虛火上升亦可引起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齒不潔,垢穢蝕齒而作痛者。因此,牙痛主要與手足陽明經和腎經有關。
【辨證】
1.基本治療
主癥 牙齒疼痛。
兼見牙痛甚劇,兼口臭、口渴、便秘、脈洪者,為陽明火邪;痛甚而齦腫,兼形寒身熱,脈浮數者,為風火牙痛;隱隱作痛,時作時止,口不臭,齒浮動,脈細者,屬腎虛牙痛。
【治療】
治法 祛風瀉火,通絡止痛。以手、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 合谷 頰車 下關
配穴 風火牙痛者,加外關、風池;胃火牙痛者,加內庭、二間;腎虛牙痛者,加太溪、行間。
操作 主穴用瀉法,循經遠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續行針1~3分鐘。配穴太溪用補法,行間用瀉法,余穴均用瀉法。
方義 合谷為遠道取穴,可疏通陽明經絡,并兼有祛風作用,可通絡止痛,為治療牙痛之要穴。頰車、下關為近部選穴,屬足陽明胃經,能疏通足陽明氣血。
某男,30歲,右下齒痛,疼痛劇烈,齒齦紅腫,無齲齒,身熱,舌紅,苔薄黃,脈浮數。針灸治療本病的取穴是:
A.合谷、頰車、下關、外關、風池
B.合谷、頰車、下關、內庭、二間
C.合谷、頰車、下關、太溪、行間
D.合谷、頰車、下關、風池、俠溪
E.合谷、頰車、下關、風池、太沖
『正確答案』A
2.其他治療
耳針法 選上頜、下頜、神門、上屏尖、牙痛點。每次取2~3穴,毫針刺,強刺激,留針20~30分鐘。
四、咽喉腫痛
【病因病機】
咽喉為肺胃所屬,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氣管,通于肺。如外感風熱等邪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經郁熱上壅,而致咽喉腫痛,屬實熱證;如腎陰不能上潤咽喉,虛火上炎,亦可致咽喉腫痛,屬陰虛證。
【辨證】
主癥 咽喉腫痛。
兼咽喉赤腫疼痛,吞咽困難,咳嗽,伴有寒熱頭痛,脈浮數,為外感風熱;咽干,口渴。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洪大,為肺胃實熱;咽喉稍腫,色暗紅,疼痛較輕,或吞咽時覺痛楚,微有熱象,入夜則見癥較重,為腎陰不足。
【治療】
1.基本治療
(1)實熱證
治法 清熱利咽,消腫止痛。以手太陰、手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 少商 合谷 尺澤 內庭 關沖
配穴 外感風熱者,加風池、外關;肺胃實熱者,加厲兌、魚際。
操作 毫針瀉法。少商點刺出血。
方義 少商系手太陰的井穴,點刺出血,可清泄肺熱,為治療喉證的主穴。尺澤為手太陰經的合穴,瀉肺經實熱,取實則瀉其子之意。合谷、內庭分屬手足陽明經,能疏泄陽明之郁熱,配以三焦經井穴關沖,點刺出血,清瀉肺胃之熱力量更著,可達到消腫清咽的作用。
(2)虛熱證
治法 滋陰降火,養陰清熱。以足少陰經穴為主。
主穴 太溪 照海 魚際
配穴 入夜發熱者,加三陰交、復溜。
操作 太溪、照海用補法,魚際用瀉法,余穴用補法。
方義 太溪是足少陰經原穴,照海為足少陰經和陰蹺脈的交會穴,兩脈均循行于喉嚨,取之能調兩經經氣。魚際為手太陰經的滎穴,可利咽清肺熱。三穴同用使虛火得清,不致灼傷陰液。
某男,35歲,咽喉腫痛,咽干,口渴,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洪大。除少商、合谷、尺澤、內庭外,應加取
A.內庭、關沖、風池
B.內庭、關沖、天突
C.關沖、厲兌、魚際
D.列缺、照海、魚際
E.太溪、曲池、魚際
正確答案』C
2.其他治療
耳針法選咽喉、心、下屏尖、扁桃體、輪1~6。毫針刺,實證者強刺激,每次留針1小時。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