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概念:根據中醫學理論體系,運用一定的方法來收集資料,再加以分析判斷從而對疾病進行辨證、診斷的一種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醫診斷學的含義、內容,中醫診斷的基本原理和原則
2、了解中醫診斷學的發展簡史,明確學習方法
第一節 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1、公元前五世紀扁鵲
“切脈、望色、聽聲、寫形”
2、公元前三世紀《黃帝內經》
從理論上奠定了中醫診斷學的基礎
3、西漢 淳如意 創“診籍”
4、東漢 張仲景《傷寒論》
創六經辨證,概念清楚,層次分明
5、東漢 華佗《中藏經》
論癥、論脈、論臟腑寒熱虛實,甚為精當
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6、西晉王叔和《脈經》為我國最早的脈學專著
7、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第一部病源診斷的專著
8、元朝敖氏《點點金》《金鏡錄》為論舌的第一部專著
9、明朝張景岳《景岳全書》
10、明朝李時珍《瀕湖脈學》
11、清朝林之翰《四診抉微》四診并重,色脈并重
第二節 中醫診斷學的范圍與原則
一、審察內外
必須從整體上進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現。
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辨證求因
病證結合,以證為主
三、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法則
“證”和“癥”和概念
“證”指的是一組癥狀群,這類癥狀具有相同的性質,或由某一共同的病機所引起。
辨證就是對疾病的本質作出決定。如:痰熱壅肺證 腎陰虛證 衛分證
三、四診合參
四診并重,不可偏廢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