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泄瀉
一、定義:泄瀉是由于脾胃功能障礙,造成水谷停滯,清濁混雜而下,引起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特征的病證。
二、源流:
1、《內經》首載病名,病因有風、寒、濕、熱,病位在脾、胃、大腸、小腸。
2、《難經》提出五泄。
3、隋以前將泄瀉和痢疾統稱“下利”。《諸病源候論》將泄與痢分開。
4、《景岳全書》提出利水法治療泄瀉。
5、李中梓提出“治瀉九法”。
6、林佩琴論述五更瀉的機理。
三、病因病機:
1、病位主要在脾胃,與肝、腎、大小腸有關。
2、病理關鍵是脾虛濕盛。
3、病理因素以濕為主,可以夾寒、夾熱、夾滯。
4、病理性質有虛實兩大類
5、病理轉化
四、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寒熱虛實
(二)治療原則:治瀉九法:淡滲,升提,清涼,疏利,甘緩,酸收,燥脾,溫腎,固澀
(三)分型論治:
(1)暴瀉:
1、寒濕內盛證:藿香正氣散;濕邪偏重,胃苓湯
2、濕熱傷中證:葛根芩連湯;濕邪偏重,苔黃厚膩,合平胃散
3、食滯腸胃證:保和丸;食滯較重化熱,枳實導滯丸
(二)久瀉:
1、脾胃虛弱證:參苓白術散;脾陽虛衰,陰寒內盛,附子理中丸加吳萸,肉桂;久瀉不止,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
2、腎陽虛衰證:四神丸;久瀉不止,中氣下陷,合桃花湯
3、肝氣乘脾證:痛瀉要方
五、泄瀉與痢疾鑒別
六、泄瀉與痢疾轉化
七、預防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