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蠕蟲感染
⒈ 囊尾蚴病
⑴ 掌握
① 臨床表現:臨床分型:腦囊蟲病:以癲癇發作為主。皮下組織和肌肉的囊蟲病、眼囊蟲病。
② 診斷依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皮下結節活組織檢查、X線、CT、MIR檢
查及免疫學檢查在診斷上的意義。
③ 治療:治療注意事項:必須住院治療,脫水等對癥治療,病原的時機;病原治療:病原治療藥物選擇,療程及反復治療,常用藥物:吡喹酮、丙硫咪唑;手術摘除。
⑵ 熟悉
① 發病機理:視寄生部位不同:腦、眼、皮下組織等。
② 流行病學:傳染源:豬肉絳蟲病者;傳播途徑:異體感染,內源性及外源性自身感染;人群易感性;地區分布。
⑶ 了解
① 病原學:豬囊蚴的形態、生活史(與豬肉絳蟲病的關系)。
② 預防措施:豬肉絳蟲病的徹底治療,飲食及個人衛生。
⒉ 華支睪吸蟲病
⑴ 掌握
① 臨床表現:可無癥狀。部分有右上腹痛,厭食,全身不適。體征有肝腫大,少數兒童嚴重感染者可有肝硬化及侏儒癥。
② 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多正常,嗜酸粒細胞增加。用糞便涂片找蟲卵,但陽性率較低,用集卵法陽性率較高。可計算每克糞便蟲卵數。免疫學檢查:ELISA及ABC-ELISA 法。
③ 診斷依據: 流行病學資料:有食淡水魚生或未煮熟魚者;臨床表現:右上腹痛、厭食、特別注意一些有神經官能癥者;實驗室檢查找到蟲卵可確診,可用集卵法或十二指腸引流法找蟲卵。鑒別診斷:本病要與病毒性肝炎,膽囊炎,各種肝硬化相鑒別。
④ 治療:首選藥為吡喹酮,劑量為100mg~150mg/kg總量,分3日服。
⑵ 熟悉
① 華支睪吸蟲寄生于人肝內小膽管,故常引起膽道炎癥。小兒大量感染可導致肝硬化。華支睪吸蟲亦為膽石癥常見原因。成蟲或已鈣化蟲可作為膽石核。
② 流行病學及其特點:傳染源:患者或帶蟲者。傳播途徑:需要兩個中間宿主,即螺及淡水魚。人食了生的或半熟感染囊蚴的淡水魚而被感染。人群免疫力。
流行特點:呈地方性流行,目前全國已有二十多個省市有此病。無明顯季節性。
⑶ 了解
① 病原學:華支睪吸蟲的生活史
② 預防措施:衛生教育不食魚生或未熟淡水魚,不用人或動物糞便飼養魚。
③ 并發癥: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膽管炎,肝硬化,膽管上皮癌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