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方劑學】一貫煎的治病機理均涉及()
A.滋水涵木
B.扶土御木
C.培土生金
D.清金制木
E.補火生土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B?
答案與解析:本題答案為B.
一貫煎證屬肝腎陰血虧虛而肝氣不舒。治宜滋陰養血、柔肝舒郁。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補益肝腎為君,內寓滋水涵木之意。臣以當歸、枸杞養血滋陰柔肝;北沙參、麥冬滋養肺胃,養陰生津,意在佐金平木,扶土制木。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熱,理氣止痛,復其條達之性。
故本題答案選B.
12、【中醫內科學】一患者干咳,或咯少量黏痰,有時痰中帶血,胸部隱痛,午后手足心熱,皮膚干灼,或有盜汗,舌質紅苔薄,脈細數,其辨證為()
A.肺陰虧虛
B.陰虛火旺
C.氣陰兩虛
D.陰陽兩虛
E.肺腎陰虛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A?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A.
陰虛者臨床表現為陰津不足,身體呈缺水狀態,以致眼干、鼻干、口干、皮膚粗糙、頭發干枯等。其典型癥狀是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間盜汗、手足心發熱、耳鳴等。
故本題答案選A.
13、【中醫婦科學】哪一項不是血瘀型經行身痛的癥狀()
A.經行腰膝關節疼痛
B.得熱痛減,遇寒痛甚
C.腰膝酸軟,夜尿頻多
D.經量少,色黯紅有血塊
E.苔薄白,脈沉緊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C?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C.
每遇經行前后或正值經期,出現以身體疼痛為主證者,稱“經行身痛”。
血瘀型經行身痛的主要證候:經行時腰膝關節疼痛,得熱痛減,遇寒疼甚,經行量少色黯,或有血塊。苔薄白,脈沉緊。
證候分析:經行以氣血通暢為順,寒邪凝滯經絡,則氣血運行不暢,故腰膝關節疼痛。血得熱則行,遇寒則凝滯而痛甚,故得熱痛減。血為寒凝則經行量少,色黯有塊。苔薄白。脈沉緊、乃寒凝血瘀之象。而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是腎陽虛的癥狀。
故本題答案選C.
14、【中醫基礎理論】瀉南補北法的理論基礎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制化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B?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B.
瀉南補北法:瀉南補北法即瀉心火滋腎水,又稱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適用于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該證表現為腰膝酸痛,心煩失眠,遺精等。因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故稱本法為瀉南補北,這是水不制火時的治法。
故本題答案選B.
15、【傳染病學】關于甲型肝炎,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一般不轉為慢性
B.主要經糞一口途徑傳播
C.可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
D.病死率較高
E.可通過血液傳播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D?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D.
HAV主要由糞-口途徑傳播,糞便污染飲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暴發流行。日常生活接觸多為散在發病,輸血后甲型肝炎極罕見。(罕見,但可以。)
故本題答案選D.
16、【方劑學】患者封某,男,43歲。患乙型肝炎半年余,癥見兩脅脹滿,口苦,食欲不振,有時欲嘔,咽部發干,舌苔薄白,脈弦。宜選何方治療()
A.逍遙散
B.四逆散
C.參蘇飲
D.小柴胡湯
E.大柴胡湯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D?
答案與解析:本題答案為D.
兩脅脹滿,口苦,咽部發干,脈弦提示病在少陽,經氣不利,邪氣有郁結化熱之征,舌苔薄白提示熱象不明顯,且陽明無實結,肝膽氣郁犯胃,胃失和降,故食欲不振,有時欲嘔。因此本題選擇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最為適宜。
故本題答案選D.
17、【中醫內科學】癡呆與健忘的鑒別關鍵是癡呆有()
A.善忘前事
B.善忘后事
C.表情呆滯
D.神志障礙
E.沉默寡言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D?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D.
癡呆則以神情呆滯,反應遲鈍,動作笨拙為主要表現,有不知前事或問事不知等表現,與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區別。癡呆根本不知前事,而健忘曉其事而易忘,且健忘不伴有神志障礙。
健忘可以是癡呆的早期臨床表現,這時可不予鑒別。由于外傷、藥物所致健忘,一般經治療后可以恢復。精神檢查、CT檢查有助于兩者的鑒別。
故本題答案選D.
18、【中醫婦科學】產后惡露不絕的辨證要點是()
A.根據惡露的量、色、質、氣味
B.根據惡露持續的時間
C.根據惡露的色、質和持續時間
D.根據惡露的量、質、氣味
E.根據惡露的色、質、氣味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A?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A.
診斷要點。一般的產后惡露,應該在二十天內完全盡。如超過這段時間,仍然淋漓不斷者為惡露不絕。辨證論治,應從惡露的量、色、質、氣味等辨別寒熱虛實。如色淡紅、量多、質清稀、無臭氣,多為氣虛;色紅或紫、質稠粘而臭穢,多為血熱;色紫暗有塊,多為血瘀。治療應該遵循虛者補之,瘀者攻之,熱者清之的原則分別施治。
故本題答案選A.
19、【中醫基礎理論】有“悍氣”之稱的氣是()
A.元氣
B.宗氣
C.營氣
D.衛氣
E.臟腑之氣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D?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D.
悍氣:浮盛之氣。指衛氣的性質浮散發越而強峻!鹅`樞?邪客》:“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蓖醣ⅲ骸(悍氣)謂浮盛之氣也!
故答案選擇D.
20、【中醫診斷學】下列哪項不見半身汗出()
A.痿病
B.中風
C.氣虛
D.痰瘀阻滯經絡
E.截癱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C?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C.
半側身體出汗,或左側、或右側、或上半身、或下半身的,稱為“半身汗出”。
氣虛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個方面,如氣虛則衛外無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
此題題干關于不見半身汗出,氣虛的汗出可涉及全身。
故本題答案選C.
編輯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