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2013年公衛助理醫師精華練習試題及解析匯總
1、【流行病學】進行暴發調查時的首要工作是
A.計算各種罹患率
B.形成病因假設并檢驗假設
C.核實診斷
D.撲滅疫情
E.制訂防治措施
【答案】C
【答案解析】
調查人員深入暴發現場,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核實診斷。核實診斷有兩個原因:其一,基層的疫情報告由于受診斷技術和條件的限制,以及報告時間倉促,可能有誤,必須復核診斷。除臨床診斷外,通常還要采集一些患者和環境的現場標本做檢驗。注意鑒別各種疾病,例如痢疾與食物中毒、傷寒與斑疹傷寒、病毒性肝炎與鉤端螺旋體病等。其二,明確診斷是開展下一步工作的前提和條件。只有明確了診斷,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疫情調查,計算各種罹患率,初步形成病因假設并檢驗假設,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救治患者、控制疾病的蔓延、撲滅疫情。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C
2、【流行病學】在病例對照研究中,控制混雜的措施不包括
A.限制入選對象
B.用匹配的方式選擇對照
C.采用分層分析
D.采用多因素分析
E.設置對照
【答案】E
【答案解析】
在病例對照研究中,控制混雜偏倚主要通過下列途徑:①限制入選對象:即針對某一或某些可能的混雜因素,在設計時對研究對象的入選條件予以限制。例如在研究口服避孕藥與心肌梗死的關系時,考慮到年齡可能為混雜因素,在選擇研究對象時可只選某一年齡段的婦女作為研究對象。②配比:配比是指在為指示研究對象選擇對照時,要求其在一個或多個潛在的混雜因素上與指示研究對象相同或接近,從而消除混雜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配比分為個體配比和成組配比(頻數配比)。個體配比是為每一位研究對象根據要控制的混雜因素配上一個或多個對照。成組配比是為一組研究對象配上一個潛在混雜因素頻率相似的對照組。③統計處理:混雜偏倚在資料分析階段可以通過一定的統計方法予以控制。可以將研究資料按照混雜因素分層,若各層間研究因素與疾病之間的聯系一致,可用Mantel-Haenszel分層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得到將該混雜因素調整后的效應估計值。如果欲控制的混雜因素較多,常常受樣本量的限制,分層分析不能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可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加以控制,如多元協方差分析、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等。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E
3、【婦女保健學】關于孕期保健,以下哪項正確
A.第一次產前檢查時間應在妊娠l2~16周
B.初診應行全身檢查、產科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
C.應每個月進行一次產前檢查
D.產前檢查應包括絨毛活檢、B超、羊水穿刺等
E.B超是了解胎兒宮內安危的主要方法
【答案】B
【答案解析】
產前檢查的時間應從確診妊娠時開始,第一次產前檢查應行全身檢查(血壓、心、肺檢查)、盆腔檢查、產科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肝和腎功能、血、尿檢測)等,對有遺傳病家族史或分娩史者,應行產前診斷如早孕絨毛活檢或抽羊水做染色體核型分析和B超檢查等;產科檢查的時間在26周前應每3~4周一次;26周后每2周一次;36周后每周檢查一次。高危者應酌情增加檢查次數。胎動計數、B超、胎兒電子監護等可了解胎兒宮內安危。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B
4、【婦女保健學】孕晚期是指
A.孕23周以后
B.孕24周以后
C.孕28周以后
D.孕29周以后
E.孕30周以后
【答案】C
【答案解析】
孕晚期是指孕28周以后,此期保健的目的是監測胎兒生長發育;及時發現母親及胎兒的并發癥,預測分娩方式,決定分娩地點。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B
5、【流行病學】下列哪一條不屬于判斷疫源地被消滅的條件之一
A.患者已經被移走
B.對病家實施了終末消毒
C.對疫源地實施了終末消毒
D.對疫源地連續觀察了一個最長潛伏期未發現新患者
E.對所有易感接觸者連續觀察了一個最長潛伏期未發現新患者
【答案】D
【答案解析】
疫源地是指傳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體向周圍環境所能波及的范圍。疫源地的消滅必須滿足三個條件:①傳染源被移走(住院、隔離、死亡、移居)或消除了排菌狀態(痊愈)。②傳染源散播在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被徹底清除(消毒)。③所有易感的接觸者經該病最長潛伏期觀察,未出現新病例或感染。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時,針對疫源地的防疫措施即可結束。本題備選答案中D項錯誤,是針對“易感接觸者”,而不是“疫源地”連續觀察了一個最長潛伏期未發現新患者。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D
6、【流行病學】就大多數病例對照研究而言,它們不具備下列哪個特點
A.耗資較少
B.可估計相對危險度
C.可計算發病率
D.可以選擇沒有疾病的人作對照
E.估計暴露史時可能出現偏倚
【答案】C
【答案解析】
病例對照研究的研究方向是由果及因,通過了解研究對象過去的暴露史以確定暴露與疾病的關聯,但是研究者難以獲得研究對象所來自的人群,也即無法得到“分母”,因而不能計算發病率。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C
7、【婦女保健學】為預防胎兒發生神經管畸形,孕期應補充葉酸,開始補充的時間應在
A.孕前至少1個月
B.孕后1個月
C.孕后2個月
D.孕后3個月
E.分娩前l個月
【答案】A
【答案解析】
為預防胎兒發生神經管畸形,孕婦孕前至少1個月口服葉酸。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A
8、【婦女保健學】碘缺乏病對妊娠的危害哪項是錯誤的
A.腦發育障礙
B.先天心臟畸形
C.流產
D.早產
E.死胎
【答案】B
【答案解析】
妊娠期至出生后2歲是腦發育的臨界期,此期間缺碘可出現:流產、早產、死胎、神經系統先天缺陷。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B
9、【流行病學】以下哪一項不是潛伏期的流行病學意義
A.潛伏期的長短影響流行特征
B.依據潛伏期可以制訂疾病的預防措施
C.潛伏期是決定患者隔離期限的重要依據
D.依據潛伏期可以評價其預防措施的效果
E.依據潛伏期可以判斷傳染源與續發病例的關系
【答案】C
【答案解析】
潛伏期是指自病原體侵入機體到臨床癥狀出現之前這段時期。潛伏期的流行病學意義在于:①判斷傳染源與續發病例之間的關系:根據潛伏期可判定受感染的時間,以追蹤傳染源和傳播途徑。②決定預防措施:根據潛伏期的長短確定使用免疫血清預防臨床疾病的時間,確定對接觸者留驗或醫學觀察的期限。③影響流行特征:潛伏期短的傳染病常常呈暴發形式,潛伏期長的傳染病流行持續時間可能很長。④評價預防措施的效果:如實施某項預防措施,經過該病的一個潛伏期后病例數下降,可認為效果與該項預防措施有關。傳染病的隔離期限不是由潛伏期來決定,而是由傳染病的傳染期來決定。傳染期是指傳染病患者排出病原體的時期,它是決定傳染病患者隔離期限的重要依據。傳染期的長短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傳染病的流行特征。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C
10、【流行病學】下列哪種方法對減少或消除流行病學研究中的偏倚無效
A.增加樣本量
B.遵循隨機化原則
C.實施盲法
D.嚴格質量控制
E.選擇適宜的研究對象
【答案】A
【答案解析】
偏倚與樣本大小無關,無論增加還是減少樣本量都不能達到減少或消除偏倚的目的。樣本量只與隨機誤差有關。本題其余備選答案均為控制偏倚的措施。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A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