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灼痛指疼痛伴有灼熱感而喜涼的癥狀。是熱證疼痛的特點。因火邪竄絡,陽熱熏灼所致者,屬實熱證;因陰虛火旺所致者,屬虛熱證。常見于咽喉、口舌、脅肋、脘腹、關節等處。隱痛常見于頭、脘腹、脅肋、腰背等部位。冷痛常見于腰脊、脘腹及四肢關節等處。酸痛常見于四肢、腰背的關節、肌肉處。重痛常見于頭部、四肢及腰部。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隱痛指疼痛輕微,尚可忍耐,但綿綿不休的癥狀。是虛證疼痛的特點。多因陽氣精血虧虛,臟腑經脈失養所致。常見于頭、脘腹、脅肋、腰背等部位。冷痛常見于腰脊、脘腹及四肢關節等處。酸痛常見于四肢、腰背的關節、肌肉處。重痛常見于頭部、四肢及腰部。灼痛常見于咽喉、口舌、脅肋、脘腹、關節等處。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據頭痛的不同性質,可辨識病性的寒熱虛實:
(1)頭痛連項,遇風加重者:屬風寒頭痛。
(2)頭痛怕熱,面紅目赤者:屬風熱頭痛。
(3)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者:屬風濕頭痛。
(4)頭痛綿綿,過勞則盛者:屬氣虛頭痛。
(5)頭痛眩暈,面色蒼白者:屬血虛頭痛。
(6)頭腦空痛,腰膝酸軟者:屬腎虛頭痛。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據頭痛的不同性質,可辨識病性的寒熱虛實:
(1)頭痛連項,遇風加重者:屬風寒頭痛。
(2)頭痛怕熱,面紅目赤者:屬風熱頭痛。
(3)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者:屬風濕頭痛。
(4)頭痛綿綿,過勞則盛者:屬氣虛頭痛。
(5)頭痛眩暈,面色蒼白者:屬血虛頭痛。
(6)頭腦空痛,腰膝酸軟者:屬腎虛頭痛。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戰汗指病人先惡寒戰栗,表情痛苦,幾經掙扎,而后汗出的癥狀。戰汗者多屬邪盛正餒,邪伏不去。一旦正氣來復,邪正劇爭,則發戰汗。見于溫病或傷寒病邪正相爭劇烈之時,是疾病發展的轉折點。如汗出后熱退脈緩,則是邪去正安、疾病好轉的表現;如汗出后仍身發高熱,脈來急疾,則是邪盛正衰、疾病惡化的表現,故戰汗為疾病好轉或惡化的轉折點。故此題的最佳選項是C。
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自汗指患者經常日間汗出,活動后尤甚的癥狀。兼見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癥,多見于氣虛證和陽虛證。因陽氣虧虛,不能固護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所致。故此題的最佳選項是A。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手足心汗指病人手足心汗出較多的癥狀。可因陰經郁熱熏蒸,或陽明燥熱內結,或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故選A為最佳。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自汗多見于氣虛證和陽虛證,盜汗多見于陰虛證。因此根據題干要求,自汗與盜汗并見的話最佳的選項只有E。故此題選E。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頭汗多因上焦熱盛,或中焦濕熱蘊結,或病危虛陽上越所致。選項B是手足心汗常見的原因。故在此不是頭汗的原因,因此正確答案是B。
1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便頻數而短少,急迫者,多屬膀胱濕熱,氣化失職,熱迫尿道所致;而小便頻數,量多色清,多為腎氣不固、膀胱失約所致。
二、B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口澀是指患者自覺口有澀味,如食生柿子的癥狀。為燥熱傷津,或臟腑熱盛所致。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口苦是指患者自覺口中有苦味的癥狀。多見于肝膽火旺、濕熱內蘊致膽氣上逆、心火上炎。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頭汗指患者僅見于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的癥狀,又稱為“但頭汗出”。多因上焦熱盛,或中焦濕熱蘊結,或病危虛陽上越所致。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頭汗:指患者僅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亦叫“但頭汗出”,頭汗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上蒸,逼津外泄;或病危虛陽浮越于上所致。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頭暈且重,如物裹纏,痰多苔膩者 多因痰濕內阻所致。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頭暈目眩,過勞加重,面白倦怠,舌淡,脈細弱者多為氣血虧虛。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失眠是陽不入陰,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現。虛證多由陰血虧虛,心神失養;或心虛膽怯,神魂不安;或陰虛火旺,內擾心神所致。實證多由火邪、痰熱內擾心神,使心神不寧,或食滯內停而致。臨床常見有四種類型:
(1)不易入睡,甚至徹夜不眠,兼心煩不寐多見于心腎不交。
(2)睡后易醒,不易再睡多見于心脾兩虛。
(3)睡眠時時驚醒,不易安臥多見于膽郁痰擾。
(4)夜臥不安,腹脹噯氣多為食滯內停。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失眠是陽不入陰,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現。虛證多由陰血虧虛,心神失養;或心虛膽怯,神魂不安;或陰虛火旺,內擾心神所致。實證多由火邪、痰熱內擾心神,使心神不寧,或食滯內停而致。臨床常見有四種類型:
(1)不易入睡,甚至徹夜不眠,兼心煩不寐多見于心腎不交。
(2)睡后易醒,不易再睡多見于心脾兩虛。
(3)睡眠時時驚醒,不易安臥多見于膽郁痰擾。
(4)夜臥不安,腹脹噯氣多為食滯內停。
相關推薦:
2020年中醫助理醫師考試筆試各科目復習資料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