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圍手術期處理
【考綱要求】
1.圍手術期處理:①一般準備;②特殊準備。
2.術后處理:①臥位、術后活動;②飲食、輸液;③創口與引流;④術后不適的處理。
3.術后并發癥:①臨床表現;②處理。
【考點縱覽】
1.手術分為擇期手術、限期手術和急癥手術。
2.手術前12小時禁食,4~6小時禁水,禁煙1~2周。
3.結腸手術前3天進全流食,口服緩瀉劑和腸道抗生素,手術前晚清潔灌腸。
4.高血壓病人,將血壓降到略高于正常血壓的程度。
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個月內不施行擇期手術。心力衰竭病人,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術。
6.血糖穩定于輕度升高狀態(5.6~11.2mmol/L)、尿糖(+~++)。
7.術后重點觀察生命體征、傷口敷料及引流管情況。
8.切口分類:Ⅰ表示清潔切口;Ⅱ表示可能污染切口;Ⅲ表示污染切口。
9.手術切口疼痛當日最明顯,1~2天后逐漸減輕。
10.嘔吐常因麻醉引起胃腸功能紊亂所致。
11.尿潴留多由于麻醉后排尿反射未恢復,肛管、直腸等盆底手術,以及病人不習慣在床上排尿所致。導尿時1次排尿不大于1000ml。
12.術后3~6天的發熱,要警惕感染的可能。
13.術后出血多發生在術后1~2天內。
14.術后發熱的原因可能是感染,如尿路、切口、肺部或腹腔感染。
15.切口裂開常發生于術后1周左右,與老年人體弱、營養不良、切口感染及術后腹內壓突然增加有關。
16.術前控制呼吸道感染,戒煙2周,術后鼓勵病人咳痰。
【歷年考題點津】
1.手術后乳膠片引流拔除時間一般在術后
A. 1~2天
B. 3天
C. 4天
D. 5天
E. 5天以后
答案:A
2.手術后,胃腸減壓管拔除的指征是
A.術后3天
B.腹痛消失
C.已經肛門排氣
D.可聞及腸鳴音
E.腹脹消失
答案:C
3.對心力衰竭病人進行擇期手術,至少待心衰控制以后
A. <1周
B. 1~2周
C. 3~4周
D. 5~6周
E. >6周
答案:C
4.下列各種引流管,不正確的處理是
A.要注意觀察各種引流管是否通暢
B.仔細記錄引流液的色澤和容量
C.留置膽管內的“T”形管可在術后1周拔除
D.胃腸功能恢復后可將胃腸減壓管除去
E.腹腔煙卷引流一般在術后24~72小時拔
除
答案:C
(5~6題共用題干)
男性,40歲,患十二指腸潰瘍,擇期經上腹正中切口行胃大部切除術,并置切口內乳膠片引流。
5.一般拔除引流片的時間為
A.術后1~2天
B.術后3~4天
C.術后5~6天
D.術后7~8天
E.術后9~10天
答案:A
6.正常情況下,該患者拆線時間應為術后
A. 3~4天
B. 5~6天
C. 7~9天
D. 10~12天
E. 12天以上
答案:C
7.疝手術病人入院時血壓150/96mmHg。針對此血壓值正確的處理是
A.術前用降壓藥
B.術前不用降壓藥
C.術中用降壓藥
D.術后不用降壓藥
E.術前術后均用降壓藥
答案:B
8.預防術后肺不張最主要的措施是
A.應用大量抗生素
B.蒸汽吸入
C.多翻身多做深呼吸,鼓勵咳嗽
D.應用祛痰藥物
E.氧氣吸入
答案:C
9.男,18歲,因急性闌尾炎穿孔行闌尾切除術,術后3天切口紅腫,有膿性分泌物,將縫線拆除后引出20ml膿液,10天后再次縫合而愈合,該病人切口愈合類型應記為
A.Ⅱ/乙
B.Ⅱ/丙
C.Ⅲ/甲
D.Ⅲ/乙
E.Ⅲ/丙
答案:C
(10~11題共用備選答案)
A.疼痛
B.發熱
C.惡心、嘔吐
D.腹脹
E.呃逆
10.外科術后最常見的是
答案:A
11.術后麻醉反應的是
答案:C
12.手術病人從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是為了
A.減少術后感染
B.防止術后腹脹
C.防止吻合口瘺
D.防止術后傷口裂開
E.防止麻醉或手術中嘔吐
答案:E
13.行頸、胸手術后,病人應采取的體位是
A.平臥位
B.側臥位
C.高坡臥位
D.低半坐位
E.15°~30°頭高腳低斜坡臥位
答案:C
14.術后3~6天發熱的最常見原因是
A.代謝異常
B.低血壓
C.肺不張
D.輸血反應
E.感染
答案:E
15.女性,62歲,診斷胃癌,血壓160/100mmHg,中度貧血,消瘦,術前準備不是必要的項目是
A.糾正貧血
B.改善營養狀態
C.檢測肝功能
D.血壓降至正常
E.血生化檢查
答案:D
試題點評:血壓160/100mmHg以下可不做特殊準備。余選項均為術前必要的準備項目。
第八章 外科病人的營養代謝
【考綱要求】
1.外科病人的營養需求:①人體基本的能量儲備與需要;②創傷與感染的代謝變化與營養需求。
2.外科病人的營養補充:①腸外營養的適應證、方法與并發癥;②腸內營養的適應證、方法與并發癥。
【考點縱覽】
1.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約需能量7535kJ (1800kcal)。
2.創傷后或嚴重感染時BEE(基礎能量消耗)可增加20%~40%,大面積燒傷時BEE增加50%~100%,一般的擇期手術增加10%左右。
3.外科營養包括經胃腸道和胃腸外兩種。
4.腸外營養的適應證。
5.腸外營養的并發癥可分為技術性、代謝性和感染性三類。
6.腸內營養的適應證。
【歷年考題點津】
1.全胃腸外營養治療時,補充氮(g)和熱量 (kcal)的比例一般為
A. 1:10
B. 1:50
C. 1:100
D. 1:150
E. 1:300
答案:D
2.機體處于應激如創傷、手術、感染等情況下,能量代謝的變化中,錯誤的是
A.機體出現高代謝和分解代謝
B.脂肪動員加速
C.蛋白質分解加速
D.處理葡萄糖能力增強
E.機體處于負氮平衡
答案:D
3.下列各項關于全胃腸外營養的指征中,不包括
A.短腸綜合征
B.大面積燒傷
C.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D.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期
E.肢體外傷性失血
答案:E
4.應用全胃腸外營養時,氮和熱量之比應為
A. 1:(50~80)kcal
B. 1:(100~120)kcal
C. 1:(150~200)kcal
D. 1:(210~240)kcal
E. 1:250kcal以上
答案:C
5.長期腸外營養支持者,應選擇的穿刺血管是
A.頸內靜脈
B.大隱靜脈
C.頸外靜脈
D.足背靜脈
E.頭靜脈
答案:A
6.腸內營養并發癥與輸入速度及溶液濃度有關的是
A.誤吸
B.腹脹、腹瀉
C.腸炎
D.腸道細菌移位
E.膽囊結石
答案:B
第九章 外科感染
【考綱要求】
1.概論:①感染發生的原因與預防;②病理;③診斷;④治療原則。
2.軟組織急性感染與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①病因與臨床表現;②處理。
3.全身化膿性感染:①種類;②診斷;③治療原則。
4.特殊性感染:①破傷風的臨床表現、診斷、防治;②氣性壞疽的臨床表現、診斷、防治。
【考點縱覽】
1.外科感染的概念。
2.局部癥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是化膿性感染的典型癥狀。
3.波動感是診斷淺部膿腫的主要依據。
4.癤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致病菌大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5.面部,特別是上唇和鼻部周圍的癤,處理不當可引起顱內感染。
6.多個癤同時或反復發生稱為癤病,常見于糖尿病病人與營養不良的小兒。
7.癰是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由多個癤融合而成。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唇癰禁忌手術。
8.急性蜂窩織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急性彌漫性化膿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可為厭氧性細菌。
9.急性蜂窩織炎如不能控制擴散者和位于口底領下者,要及時做多處切開引流。對有捻發音的蜂窩織炎也應早做切開。
10.丹毒是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粘膜細小傷口侵人而引起的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好發于下肢和面部。
11.膿腫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由遠處感染灶經血流轉移形成。
12.注意膿毒敗血癥、敗血癥和膿血癥的概念、特點和治療原則。
13.真菌性敗血癥常見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往往發生在原有細菌感染經廣譜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
14.破傷風是由革蘭陽性厭氧性芽胞桿菌產生的外毒素而引起的毒血癥。
15.破傷風典型的肌肉強烈收縮,初為咬肌,以后依次為面肌、頸項肌、背腹肌、四肢肌群、M肌、肋間肌。
16.破傷風病人神志始終清楚。
17.應用類毒素注射,以獲得自動免疫。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屬于被動免疫。
18.注射青霉素可以抑制破傷風桿菌及防止感染。
19.破傷風防治并發癥的最主要措施是確保呼吸道通暢。抽搐難以控制時應盡早氣管切開。
20.傷口分泌物涂片,發現大量革蘭陽性粗大桿菌;白細胞計數很少;X線檢查傷口肌群間有氣體是診斷氣性壞疽的三項重要依據。
【歷年考題點津】
1.下列不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手術是
A.甲狀腺癌根治手術
B.腹外疝修補術
C.門靜脈高壓癥,分流術
D.結腸癌根治術
E.主動脈瘤切除血管移植術
答案:B
(2~6題共用備選答案)
A.金黃色葡萄球菌
B.溶血性鏈球菌
C.大腸桿菌
D.綠膿桿菌
E.變形桿菌
2.膿液稠厚,有惡臭或糞臭
答案:E
3.膿液稠厚、黃色、不臭
答案:A
4.常伴有轉移性膿腫
答案:A
5.大面積燒傷創面感染最常見的細菌
答案:D
6.雖易引起敗血癥,但一般不發生轉移性膿腫
答案:B
(7~11題共用備選答案)
A.不凝的血性液體
B.黃綠色透明液體,無臭味
C.稀膿性液體,略帶臭味
D.淡黃色透明液體
E.黃綠色稠厚液體,帶有糞便樣特殊臭味
下列疾病的穿刺液分別是以上哪種液體。
7.肛周膿腫
答案:C
8.急性闌尾炎穿孔
答案:E
9.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
答案:D
10.脾破裂
答案:A
11.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
答案:B
12.男,70歲,上唇一個毛囊尖處出現紅腫、疼痛的結節,中央部有灰黃色小膿栓形成,錯誤的處置是
A.休息
B.外敷魚石脂膏
C.擠出膿栓,以利引流
D.應用抗生素
E.濕熱敷
答案:B
試題點評:患者為癤,位于上唇部位癤擠壓會造成顱內化膿性感染。
13.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有關的因素
A.形成血漿凝固酶的能力
B.特異性細胞糖類的存在
C.耐藥性
D.透明質酸酶
E.磷酸酶活力
答案:A
14.氣性壞疽最關鍵的治療措施是
A.大劑量青霉素
B.高壓氧療法
C.輸血、輸液
D.緊急手術處理
E.補充足夠的營養
答案:D
(15~18題共用題干)
男,16歲,發熱4天伴納差2天急診。檢查:血壓114/70mmHg,左腳趾甲溝部紅腫破潰。血白細胞計數為20×109/L,中性粒細胞為89%。
15.初步診斷是
A.左腳趾甲溝炎
B.左腳趾壞疽
C.左側小腿丹毒
D.左小腿蜂窩織炎
E.感染性休克
答案:A
試題點評:據典型的臨床表現診斷。
16.左腳趾經切開引流處理后應給予
A.大劑量青霉素
B.激素
C.退熱劑
D.慶大霉素
E.維生素
答案:A
試題點評:患者存在全身感染癥狀,應用抗生素,引起甲溝炎的致病菌多為金葡菌,因此選用青霉素。
資料類別 |
07執業醫師各章考點精析第十篇【外科學1】 |
資料格式 |
Word格式 |
資料來源 |
考試吧 (Exam8.com) |
資料下載: |
點擊這里下載>> |
2007年執業醫師、藥師網校新版課程全新推出!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執業醫師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