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梁提議,取消我國醫生職稱體系中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的分級晉升制度,為廣大勤勤懇懇地在臨床第一線從事醫療診治工作,為病人提供直接醫療服務的醫務人員松綁。
“雖然目前醫療機構對醫生的晉升職稱考核體系是醫療和科研并重,但實際上逐漸演變成‘唯科研、唯論文’論。”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梁發現,有些醫生臨床能力得到患者和同行認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夠的論文數量很難晉升;但與此同時,一些不會做手術的主任醫師、不會看病的內科專家,靠大量的科研論文獲得各種職務頭銜,但在實踐中卻不會處理病人和具體的臨床問題。
反觀其他國家的醫生職稱制度,普遍將醫生的評價和晉升權交予醫療行業協會和法人治理結構下的醫院董事會,評價圍繞專業知識、臨床技術技能、溝通協作能力和職業態度等方面。
周梁主任呼吁,醫生的職稱制度改革基本方向應是最大限度地符合醫生工作的特點及其成長規律,最大限度保證同行評價和雇主(醫院)評價以及社會評價中相關主體的主導性,“簡單地說,就是要將政府主導的行政性專業人員等級評價制度,轉變為行業執業能力的評價制度和雇主崗位勝任力的評價制度!
因此,周梁主任建議取消我國醫生職稱體系中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的分級晉升制度,為廣大勤勤懇懇地在臨床第一線從事醫療診治工作,為病人提供直接醫療服務的醫務人員松綁。
“比如,晉升制度可以改成住院醫師和醫師兩個級別。所有經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通過考核評估達到標準的醫生即可成為醫師。不同工作年限的醫師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臨床經驗多少和臨床水平高低有所不同而已!
此外,還應進行相應的薪等薪級制度的配套改革,增加臨床能力考核的權重。
讓醫生加薪的依據應以臨床能力為主,科研學歷為輔,側重實際工作的能力,即處理疾病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夠勝任相應的要求,并結合醫生的工作年限以及病人的評價等,“建議不斷完善對醫生實際臨床水平的考察標準,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
至于那些有志于成為臨床、科研和教學全面發展的學術型專家的醫生,可以培養其成為學術型醫生。“作為學術型醫生,無疑將肩負醫學科研和教學的使命”,周梁主任認為,這部分醫生除了要有過硬的臨床能力外,還需要通過科研、教學工作和學術論文的發表來提高學術水平,并通過教授系列晉升的評審機制成為副教授或教授。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