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三】內部發展戰略(★★★,掌握,客觀題和主觀題)
內部發展,也稱內生增長,是企業在不收購其他企業的情況下利用自身的規模、利潤、活動等內部資源來實現擴張。
1.企業采取內部發展的動因。
(1)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使企業能最深刻地了解市場及產品;
(2)不存在合適的收購對象;
(3)保持同樣的管理風格和企業文化,從而減輕混亂程度;
(4)為管理者提供職業發展機會,避免停滯不前;
(5)可能需要的代價較低,因為獲得資產時無須為商譽支付額外的金額;
(6)收購通常會產生隱藏的或無法預測的損失,而內部發展不太可能產生這種情況;
(7)這可能是唯一合理的、實現真正技術創新的方法;
(8)可以有計劃地進行,很容易從企業資源獲得財務支持,并且成本可以按時間分攤;
(9)風險較低。在收購中,購買者可能還需承擔以前業主所做的決策而產生的后果。
2.內部發展的缺點。
(1)與購買市場中現有的企業相比,在市場上增加了競爭者,這可能會激化某一市場內的競爭;
(2)企業并不能接觸到另一知名企業的知識及系統,可能會更具風險;
(3)從一開始就缺乏規模經濟或經驗曲線效應;
(4)當市場發展得非?鞎r,內部發展會顯得過于緩慢;
(5)可能會對進入新市場產生非常高的障礙。
3.內部發展戰略的應用條件。
(1)產業處于不均衡狀況,結構性障礙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2)產業內現有企業的行為性障礙容易被制約。
(3)企業有能力克服結構性壁壘與行為性障礙,或者企業克服障礙的代價小于企業進入后的收益。
克服進入障礙的能力往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企業現有業務的資產、技能、分銷渠道同新的經營領域有較強的相關性。
、 企業進入新領域后,有獨特的能力影響其行業結構,使之為自己服務。
、 企業進入該經營領域后,有利于發展企業現有的經營內容。
【考點四】企業戰略聯盟(★★★,掌握,客觀題和主觀題)
1.企業戰略聯盟的基本特征。
(1)從經濟組織形式來看,戰略聯盟是介于企業與市場之間的一種“中間組織”。
(2)從企業關系來看,組建戰略聯盟的企業各方是在資源共享、優勢相長、相互信任、相互獨立的基礎上通過事先達成協議而結成的一種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
聯盟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主要表現為:
、傧嗷ネ鶃淼钠降刃浴
②合作關系的長期性。
③整體利益的互補性。
④組織形式的開放性。
(3)從企業行為來看,聯盟行為是一種戰略性的合作行為。
2.企業戰略聯盟形成的動因。
(1)促進技術創新。
(2)避免經營風險。
(3)避免或減少競爭。
(4)實現資源互補。
(5)開拓新的市場。
(6)降低協調成本。
3.企業戰略聯盟的主要類型。
從股權參與和契約聯結的方式角度來看 | (1)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s) | |
(2)相互持股投資(Equity Investments) | ||
(3)功能性協議 | 技術交流協議——聯盟成員間相互交流技術資料,通過“知識”的學習以增強競爭實力 | |
合作研究開發協議——分享現成的科研成果,共同使用科研設施和生產能力,在聯盟內注入各種優勢,共同開發新產品 | ||
生產營銷協議——通過制定協議,共同生產和銷售某一產品 | ||
產業協調協議——建立全面協作與分工的產業聯盟體系,多見于高科技產業中 |
股權式聯盟與契約式聯盟的主要區別(選擇題)
股權式戰略聯盟 | 契約式戰略聯盟 |
要求組成具有法人地位的經濟實體,對資源配置、出資比例、管理結構和利益分配均有嚴格規定 | 無須組成經濟實體,也無須常設機構,結構比較松散,協議本身在某種意義上只是無限制性的“意向備忘錄” |
依各方出資多少有主次之分,且對各方的資金、技術水平、市場規模、人員配備等有明確的規定,股權大小決定著發言權的大小 | 各方一般都處于平等和相互依賴的地位,并在經營中保持相對獨立性 |
利益分配上,股權式戰略聯盟要求按出資比例分配利益 | 各方可根據各自的情況,在各自承擔的工作環節上從事經營活動,獲取各自的收益 |
初始投入較大,轉置成本較高,投資難度大,靈活性差,政府的政策限制也很嚴格 | 不存在這類問題 |
有利于擴大企業的資金實力,并通過部分“擁有”對方的形式,增強雙方的信任感和責任感,因而更利于長久合作,不足之處是靈活性差 | 具有較好的靈活性,但也有一些先天不足,如企業對聯盟的控制能力差、松散的組織缺乏穩定性和長遠利益、聯盟內成員之間的溝通不充分、組織效率低下等 |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