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留置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并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
(一)留置權的成立
1.債權人占有債務人之動產。
2.債權已屆清償期。
3.動產之占有與債權屬同一法律關系。
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
解釋:對于企業之間留置權的行使,可以不以同一債權債務關系為要件。
舉例:甲公司電腦壞了,送去乙維修公司修理,如果乙公司以甲公司上次的電腦維修費用未支付為由將甲公司這次維修的電腦留置,那么是可以的,乙公司具有留置權。如果是個人電腦壞了送去乙公司修理,那么乙公司是不能以上次未支付維修費用為由行使留置權的,因為不是基于同一法律關系。
(2)留置權的適用范圍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合同關系,其他的債權債務關系,如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法律關系也可以產生留置權。
提示:在“承攬合同、運輸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行紀合同”中可以產生留置權。
(二)留置權的效力
1.留置權的效力還及于從物、孳息和代位物。
提示:質權、留置權的效力及于孳息,但抵押權一般不及于孳息。只有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致使抵押財產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才有權收取該抵押財產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
2.抵押權、質權與留置權的效力等級
(1)同一動產上已設立抵押權或者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2)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并存時,抵押權人優先于質權人受償;(3)質權與未登記抵押權并存時,質權人優先于抵押權人受償。
提示:如果同一財產有抵押權與《合同法》第286條規定的優先受償權并存時,《合同法》第286條規定的優先受償權優先于抵押權。
相關知識點連接:《合同法》第286條: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承包人可以與發包人協議將工程折價,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將該工程依法拍賣,建筑工程的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該考點見第四章的“建設工程合同”)。
提示: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優于抵押權和其他債權。
【例題·多選題】甲向乙借款5萬元,并以一臺機器作抵押,辦理了抵押登記。隨后,甲又將該機器質押給丙。丙在占有該機器期間,將其交給丁修理,因拖欠修理費而被丁留置。根據《物權法》的規定,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
A.乙優先于丙受償
B.丙優先于丁受償
C.丁優先于乙受償
D.丙優先于乙受償
『正確答案』AC
(三)留置權的實現
1.留置標的物
債權人在其債權沒有得到清償,有權留置債務人的財產,并給債務人確定“2個月以上”的履行期限。
2.優先受償
債務人超過規定的期限仍不履行其債務時,留置權人可依法以留置物折價或拍賣、變賣所得價款優先受償。
【例題·單選題】根據擔保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情形中,甲享有留置權的是( )。(2011年)
A.甲為乙修理汽車,乙拒付修理費,待乙前來提車時,甲將該汽車扣留
B.甲為了迫使丙償還欠款,強行將丙的一輛汽車拉走
C.甲為丁有償保管某物,保管期滿,丁取走保管物卻未付保管費。于是,甲謊稱丁取走的保管物有誤,要求丁送回調換。待丁送回該物,甲即予以扣留,要求丁支付保管費
D.甲為了確保對戊的一項未到期債權能夠順利實現,扣留戊交其保管的某物不還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1)留置權是指債權人合法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留置該財產,并有權就該財產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選項B、C中不是“債權人合法占有債務人的動產”,不構成留置權。(2)留置權的行使條件之一是“債務已屆清償期且債務人未按規定期限履行義務”,選項D中是“未到期”,不構成留置權。
【例題·單選題】遼東公司欠遼西公司貨款200萬元,遼西公司與遼中公司簽訂了一份價款為150萬元的電腦買賣合同,合同簽訂后,遼中公司指示遼西公司將該合同項下的電腦交付給遼東公司。因遼東公司屆期未清償所欠貨款,故遼西公司將該批電腦扣留。關于遼西公司的行為,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屬于行使抵押權
B.屬于行使動產質權
C.屬于行使留置權
D.屬于自助行為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物權法》第230條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并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前款規定的債權人為留置權人,占有的動產為留置財產。第231條規定,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法律對企業之間的留置規定較為寬松,不要求留置的動產和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C正確。
本章重點內容小結:
一、物權的變動
二、所有權制度(共有制度)
三、用益物權制度(建設用地使用權)
四、擔保物權(抵押權、質押、留置)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