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資產的計稅基礎 |
第 2 頁:負債的計稅基礎 |
第 3 頁:暫時性差異 |
第 4 頁: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
第 5 頁: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
第 6 頁: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
第 7 頁:合并財務報表中因抵消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產生的遞延所得稅 |
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考頻分析】:
考頻:★★★★★
復習點撥:本考點2009年出過單選題,2010年出過多選題,還容易出綜合題,考生應熟練掌握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內容導航】:
一、當期所得稅
二、遞延所得稅
三、所得稅費用
【高頻考點】: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的情況下,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由兩個部分組成: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
一、當期所得稅
當期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交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應交所得稅,應以適用的稅收法規為基礎計算確定。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一)納稅調整增加額
1.按會計準則規定核算時不作為收益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作為收益需要交納所得稅。
2.按會計準則規定核算時確認為費用或損失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則不允許扣減。
(二)納稅調整減少額
1.按會計準則規定核算時作為收益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確認為收益。
2.按會計準則規定核算時不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則允許扣減。
二、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是指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綜合結果。即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在期末應有的金額相對于原已確認金額之間的差額,即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當期發生額,但不包括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及企業合并的所得稅影響。
遞延所得稅=當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當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
或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初余額)
三、所得稅費用
計算確定了當期所得稅及遞延所得稅以后,利潤表中應予確認的所得稅費用為兩者之和,即: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計入當期損益的所得稅費用或收益不包括企業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權益中確認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所得稅影響。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者事項相關的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應當計入所有者權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