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下列因素可能表明存在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其發生的錯報金額雖然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但合理預期將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比如:
1.法律法規或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否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特定項目(如關聯方交易、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薪酬)計量或披露的預期;
2.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相關的關鍵性披露(如制藥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成本);
3.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特別關注財務報表中單獨披露的業務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購的業務)。
【解讀】如果存在以上因素,注冊會計師結合圖2-2中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杯子”中“A”),評估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即 “杯子”中“B”)。
從金額大小來看,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杯子”中“B”)應當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杯子”中“A”)。
實際執行的重要性
(一)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定義
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冊會計師確定的低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一個或多個金額,旨在將未更正和未發現錯報的匯總數超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適當的低水平。
如果適用,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還指注冊會計師確定的低于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個或多個金額。
注冊會計師評估確定了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杯子”中“A”)后,也可能對被審計單位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同時評估了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即“杯子”中的“B”),那么,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就有一個或多個的金額。
注冊會計師根據職業判斷,如果沒有評估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即不存在“杯子”中的“B”,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就只有一個,即與圖2-1中“A”對應的“C”,此時,“杯子”右邊的“C”與“杯子”左邊的“A”是對應關系。
如果注冊會計師根據職業判斷,評估了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則“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除了“C”以外,還有“杯子”右邊的“b”。
(二)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應考慮的因素
1.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這些了解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的過程中會得到更新);
2.前期審計工作中識別出的錯報的性質和范圍;
3.根據前期識別出的錯報對本期錯報作出的預期。
(三)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經驗值(教材修訂)
通常而言,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通常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50%-75%。具體情況匯總于下表:
審計過程中修改重要性
1.修改重要性的基本要求
注冊會計師可能需要修改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和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適用)。
2.導致需要修改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和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適用)的原因:
(1)審計過程中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如決定處置被審計單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獲取新信息;
(3)通過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經營所了解的情況發生變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