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4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5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6 頁:計算分析題答案 |
第 7 頁:綜合題答案 |
三、計算分析題
長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公司)2012年6月涉及職工薪酬的業務如下:
(1)6月5日發放上月工資200萬元,其中包含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40萬元(均通過銀行存款支付)。
(2)6月30日計算和分配成本,計算的本月工資總額為210萬元,其中包括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42萬元。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確認,上述薪酬屬于生產工人的占35%,屬于車間管理人員的占25%,屬于企業管理人員的占40%。
(3)長江公司因實施轉產,管理層制定了兩個下屬部門的辭退計劃,包括擬辭退職工所在部門、數量、各級別職工能夠獲得的補償標準以及計劃實施時間等均已與職工協商一致。該辭退計劃于2012年6月30日經公司董事會正式批準,并將在2012年實施完畢。辭退計劃的有關內容見下表:
部門①,非自愿方式
職 位 | 辭退數量 | 工齡(年) | 接受辭退計劃職工人數 | 每人補償 標準(萬元) | 補償金額 (萬元) |
車間主任 | 1 | 21~30 | 1 | 8 | 8 |
高級技工 | 4 | 1~10 | 2 | 4 | 8 |
11~20 | 2 | 6 | 12 | ||
一般技工 | 10 | 1~10 | 5 | 3 | 15 |
11~20 | 5 | 5 | 25 | ||
合計 | 15 | 68 |
部門②,自愿方式辭退職工
項目 | 補償金額 | 接受辭退可能性分析 | |||
10~20年工齡10人 | 4萬元/人 | 1人 | 4人 | 6人 | 8人 |
10% | 30% | 40% | 20% | ||
2~9年工齡20人 | 3萬元/人 | 2人 | 5人 | 12人 | 16人 |
10% | 30% | 50% | 10% |
要求:
(1)編制長江公司2012年6月5日發放工資及代繳個人所得稅的會計分錄。
(2)編制長江公司2012年6月30日分配成本費用的會計分錄。
(3)編制長江公司辭退員工支付補償款的會計分錄。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以萬元表示)
四、綜合題
黃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12年發生如下交易或者事項:
(1)2012年4月1日,黃河公司購入一條需要安裝的生產線,安裝時領用外購原材料100萬元,該原材料當前市場價格為120萬元。領用材料時,黃河公司財務人員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在建工程 140.4
貸:其他業務收入 12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
借:其他業務成本 100
貸:原材料 100
(2)黃河公司2012年5月,董事會在利潤分配方案中作出擬分配現金股利200萬元的決定,財務人員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 200
貸:應付股利 200
(3)黃河公司于2012年7月1日發行3年期,2013年起每年7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債券面值為200萬元,票面年利率第一年2%,第二年為3%,第三年為5%,實際利率為6%,假定發行價格為195萬元,另發生交易費用16萬元。債券發行1年后可轉換為普通股股票,初始轉股價為每股10元,股票面值為每股1元。在發行日黃河公司財務人員會計處理如下:
2012年7月1日,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200×2%/(1+6%)+200×3%/(1+6%)2+200×(1+5%)/(1+6%)3=185.43(萬元),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195-185.43=9.57(萬元)。
借:銀行存款 195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4.57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2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9.57
發生的交易費用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16
貸:銀行存款 16
(4)2012年12月黃河公司出售其一棟作為投資性房地產核算的建筑物,該資產處置時賬面價值200萬元(含公允價值變動損失20萬元),公允價值為300萬元,處置資產對應的營業稅稅率為5%。公司財務人員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3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300
借:其他業務成本 2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220
借:營業外支出 15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15
要求:假如你是黃河公司的財務經理,請判斷,該公司會計人員上述事項的處理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說明理由,并編制相關的更正分錄(相關差錯視同當期差錯,不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