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4 頁:綜合題 |
第 5 頁:單項選擇題答案 |
第 6 頁:多項選擇題答案 |
第 7 頁:綜合題答案 |
9、A公司2011年有關資料如下:
(1)2011年初,A公司的子公司甲公司從銀行取得借款1 000萬元,期限2年,由A公司提供全額擔保,至2011年末甲公司運營良好,預期不存在還款困難。
(2)2010年4月1日,A公司的子公司乙公司從銀行取得借款2 000萬元,期限3年,由A公司提供了本息和罰息的80%擔保,至2011年末乙公司發生暫時財務困難,A公司可能承擔連帶還款責任。
(3)2009年12月31日,A公司的子公司丙公司從銀行取得借款5 000萬元,期限2年,由A公司提供了本息和罰息的50%擔保,至2011年末已經到期,由于丙公司發生財務困難,預期不能償還到期借款,且銀行已經通知丙公司和A公司履行還款和擔保責任,共同償還貸款本息為5 250萬元。A公司預計很可能承擔連帶還款責任,且丙公司無償還能力。
(4)2009年11月1日,A公司的子公司丁公司從銀行取得借款6 000萬元,期限3年,由A公司提供了本息和罰息的90%擔保,至2011年末已逾期,由于丁公司發生嚴重財務困難,逾期無力償還借款,被銀行起訴,A公司成為第二被告,銀行要求A公司與被擔保單位丁公司共同償還貸款本息6 300萬元,并支付罰息180萬元,承擔訴訟費用15萬元,訴訟正在審理中。A公司估計承擔擔保責任的可能性為90%,且丁公司無償還能力。
(5)2011年7月1日,A公司從銀行取得借款1 000萬元,期限6個月,以自身的房地產作為抵押,至2011年末A公司發生嚴重財務困難且已經到期,A公司預計很可能以自身的房地產抵償銀行借款,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1 000萬元。
(6)A公司管理層于2011年12月制定了一項業務重組計劃。該業務重組計劃的主要內容如下:從2012年1月1日起關閉A產品生產線;A公司將一次性給予被辭退員工補償金,共計100萬元;因撤銷廠房租賃合同將支付違約金10萬元;因將用于A產品生產的固定資產(生產線)轉移至倉庫將發生運輸費2萬元;上述業務重組計劃已于2011年12月1日經A公司董事會批準,并于12月31日對外公告。
(7)A公司生產的產品,因污染環境被周圍村鎮居民起訴了,法院已受理,但尚未判決。A公司法律顧問認為該訴訟敗訴的可能性為80%,但按目前有關法律規定,賠償金額不能確定。
(8)A公司生產的商品,造成B公司食物中毒。B公司起訴了A公司,要求A公司賠償各種經濟損失50萬元。法律顧問建議本案最好不要公開審理,建議庭下與B公司協商解決。法律顧問與B公司接觸后,經過雙方多次談判,最后商定賠款為30萬元。原告已撤訴,30萬元已支付給對方。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
<1> 、下列關于或有事項的處理,正確的有( )。
A、因或有事項而確認的負債應通過“預計負債”或“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
B、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或有負債也應予以披露
C、對于因或有事項形成的潛在資產,應當分別不同情況確認或披露
D、對于因或有事項形成的潛在資產,不能加以確認,一般也不加以披露,除非很可能導致未來經濟利益流入企業
E、預計負債應當按照履行相關現時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初始計量
<2> 、下列有關2011年12月31日A公司的會計處理,表述正確的有( )。
A、A公司為甲公司提供擔保,2011年末不應確認預計負債
B、A公司為乙公司提供擔保,2011年末不應確認預計負債
C、A公司為丙公司提供擔保,2011年末應確認預計負債
D、A公司為丁公司提供擔保,2011年末應確認預計負債
E、A公司以自身的房地產作為抵押,2011年末應確認預計負債
<3> 、下列關于2011年12月31日報表項目列報金額的表述,正確的有( )。
A、預計負債8 467萬元
B、應付職工薪酬100萬元
C、管理費用110萬元
D、銷售費用10萬元
E、營業外支出8457萬元
10、甲公司所得稅稅率為25%。2011年財務會計報告于2012年4月20日批準報出,2011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于2012年4月30日完成。
(1)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涉及一項訴訟案件,甲公司的法律顧問認為,估計敗訴的可能性為60%,如敗訴,賠償金額估計為100萬元。甲公司實際確認預計負債100萬元。
(2)2012年3月14日法院作出判決,甲公司應支付賠償140萬元,另支付訴訟費用10萬元。
(3)假定稅法規定該訴訟損失在實際支出時允許稅前扣除。
(4)假定甲公司各年稅前會計利潤為5 000萬元。不考慮其他納稅調整。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
<1> 、假定甲公司不再上訴,賠償已經支付。則甲公司正確的會計處理有( )。
A、2011年末確認營業外支出100萬元,同時確認預計負債100萬元
B、2011年末確認所得稅費用1 250萬元,同時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5萬元
C、2011年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前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增2011年營業外支出40萬元和管理費用10萬元
D、2011年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前,不調整2011年應交所得稅
E、2011年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前,調整減少2011年遞延所得稅資產25萬元
<2> 、假定甲公司不服并上訴至上一級法院。甲公司的法律顧問認為,二審判決很可能維持一審判決。則甲公司正確的會計處理有( )。
A、2011年末確認預計負債10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5萬元
B、2011年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前,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增2011年營業外支出40萬元和管理費用10萬元
C、2011年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前,繼續確認2011年預計負債50萬元
D、2011年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前,不調整2011年應交所得稅
E、2011年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前,調整增加2011年遞延所得稅資產12.5萬元
11、甲公司是一家位于深圳的生產企業,于2011年9月10日與乙公司簽訂了一項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約定在2012年2月10日以每件50元的價格向乙公司提供A產品10 000件,如果不能按期交貨,將向乙公司支付總價款15%的違約金。由于原材料價格上升及人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導致A產品的單位成本上漲。至2011年末產品全部完工并驗收入庫。假設A產品的單位成本為60元,市場單位價格為55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題。(1-2題)
<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待執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的,同時虧損合同產生的義務滿足或有事項確認預計負債條件的,應當確認為相應的預計負債
B、待執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的,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
C、企業應當對預計的未來經營虧損確認預計負債
D、企業應當在一定條件下將未來經營虧損確認預計負債
E、待執行合同變為虧損合同且存在合同標的資產,應對標的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并按規定確認減值損失
<2> 、2011年12月31日,有關甲公司的下列說法或處理正確的有( )。
A、應該選擇執行合同
B、應該選擇不執行合同
C、應確認存貨跌價準備100 000元
D、應確認存貨跌價準備50 000元
E、應確認預計負債75 000元
12、A公司為大型綜合超市,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假定稅法規定各項損失于實際發生時允許稅前扣除。
(1)2010年11月A公司與B公司和C公司簽訂合同,合同規定A公司應于2011年1月向B公司銷售甲商品、向C公司銷售乙商品,其中:
①甲商品合同價格為800萬元,如A公司單方面撤銷合同,應支付違約金為300萬元;
②乙商品合同價格為600萬元,如A公司單方面撤銷合同,應支付違約金為100萬元。
(2)至2010年12月31日A公司尚未購入甲商品,但是市場價格大幅度的上升,A公司預計購買甲商品成本總額為1 000萬元
(3)至2010年12月31日,已購入乙商品并入庫,實際成本總額為900萬元。乙商品可變現凈值為850萬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
<1> 、下列關于A公司報表項目影響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A公司確認預計負債300萬元
B、減少2010年度營業利潤50萬元
C、減少2010年度利潤總額350萬元
D、A公司確認存貨跌價準備50萬元
E、A公司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75萬元
<2> 、2010年12月31日A公司的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
A、對甲產品,應根據執行合同損失200萬元與違約金3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預計負債200萬元
B、。對甲產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50萬元并需要納稅調整
C、對乙產品,應根據執行合同損失300萬元與違約金1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預計負債100萬元
D、對乙產品,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37.5萬元,并需要納稅調整
E、對乙產品,應根據執行合同損失300萬元與違約金1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
<3> 、2010年12月31日A公司的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
A、對甲產品,應根據執行合同損失200萬元與違約金3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預計負債200萬元
B、。對甲產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50萬元并需要納稅調整
C、對乙產品,應根據執行合同損失300萬元與違約金1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預計負債100萬元
D、對乙產品,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37.5萬元,并需要納稅調整
E、對乙產品,應根據執行合同損失300萬元與違約金1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