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多項選擇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某公司主營房地產開發業務,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用于建造自營商業設施的土地使用權確認為無形資產
B、用于建造住宅小區的土地使用權確認為開發成本
C、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
D、建造住宅小區的土地使用權建造期間不計提攤銷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房地產開發企業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屬于本企業的存貨,不能作為投資性房地產核算。
2.2012年1月1日,東方公司與華宇公司簽訂一項購買專利權的合同,合同規定,該項專利權的價款是1 000萬元,雙方約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從2012年起分5次于每年年末支付200萬元。東方公司在簽訂合同當日還支付了相關稅費12萬元。該項專利權是華宇公司在2011年初研究成功申請獲得的,法律有效年限為10年。東方公司估計取得的該項專利權受益期限為8年,凈殘值為零,采用直線法攤銷。假定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為5%,已知(P/A,5%,5)=4.3295,則2013年該項專利權的攤銷額為( )。
A、126.5萬元
B、87.79萬元
C、109.74萬元
D、86.59萬元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東方公司購買該項專利權的入賬價值=200×4.3295+12=877.9(萬元)。2013年的攤銷額=877.9/8=109.74(萬元)。
3.下列各項關于投資性房地產初始計量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無論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還是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均應按照實際成本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初始計量
B、只有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取得時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初始計量
C、自行建造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由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構成
D、外購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和可直接歸屬于該資產的其他支出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選項B,投資性房地產無論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還是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均應按照實際成本進行初始計量。這里的實際成本就是指取得投資性房地產時支付的對價,這個對價實際上也是公允價值(交易雙方認可的市場價值)。所以不是只有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才按公允價值進行初始計量。
4.2007年12月20日,甲公司購入一棟辦公樓,該辦公樓建筑面積共2 000平方米,每平方米1.2萬元,使用年限為30年,凈殘值為0,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2010年6月30日,甲公司將該自用辦公樓整體對外出租。2010年6月30日與租賃方簽訂租賃合同,租賃期開始日為合同簽訂日,租賃期為1.5年,年租金200萬元,每半年支付一次。甲公司管理層認為,該辦公樓地處市中心,租售便利,且市場價格容易取得,所以對該投資性房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2010年6月30日,市場價格為每平方米1.5萬元。2010年12月31日,該辦公樓市場價格為每平方米1.65萬元。2011年12月31日,該辦公樓市場價格為每平方米1.7萬元。2012年1月10日,甲公司出售該辦公樓,售價為每平方米1.75萬元。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則甲公司處置該項投資性房地產影響損益金額為( )。
A、100萬元
B、300萬元
C、1300萬元
D、900萬元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2012年1月10日,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凈損益=(1.75-1.7)×2 000+400-400+800(轉換時確認的資本公積)=900(萬元)。
5.在計算確定資產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時,下列項目中不應抵減的是( )。
A、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法律費用
B、與資產處置有關的相關稅費
C、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所得稅費用
D、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搬運費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處置費用是指可以直接歸屬于資產處置的增量成本,包括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法律費用、相關稅費、搬運費以及為使資產達到可銷售狀態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等,但是,財務費用和所得稅費用等不包括在內。故應選C選項。
6.關于商譽減值,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A、商譽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
B、因企業合并形成的商譽的賬面價值,應當自減值測試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
C、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首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
D、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的低于其賬面價值確認減值損失的,減值損失金額應當首先抵減分攤至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的商譽的賬面價值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商譽的減值測試。選項B,因企業合并形成的商譽的賬面價值,應當自購買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
7.甲公司于20×9年3月用銀行存款6 000萬元購入不需安裝的生產用固定資產,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列明的進項稅額是1 020萬元。該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0,按直線法計提折舊。20×9年12月31日,該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5 544萬元,2×10年12月31日該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5 475萬元,假設該公司其他固定資產無減值跡象。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
<1> 、關于“資產減值準則”中規范的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資產減值準備
B、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
C、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D、確認的資產減值準備,在處置資產時也不可以轉出
<2> 、則2×11年1月1日甲公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賬面余額是( )。
A、0萬元
B、231萬元
C、219萬元
D、156萬元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以前期間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需要等到資產處置時才可以轉出。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20×9年每月應提折舊6 000/240=25(萬元),20×9年應提折舊25×9=225(萬元),該固定資產20×9年末賬面凈值為6 000-225=5 775(萬元),高于可收回金額5 544萬元,應提減值準備5 775-5 544=231(萬元);2×10年每月應提折舊5 544/(240-9)=24(萬元),2×10年應提折舊24×12=288(萬元),2×10年末該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5 544-288=5 256(萬元),低于可收回金額5 475萬元,不需計提減值準備,也不能將以前計提的減值準備轉回,則2×11年1月1日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賬面余額為231萬元。
8.A公司對B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占B公司有表決權資本的30%。A公司所得稅率為25%,A公司擬長期持有該投資,以前年度未計提減值準備。有關資料如下:
(1)2011年1月1日A公司對B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為2 100萬元。
(2)自2011年初開始,B公司由于所處行業生產技術發生重大變化,已失去競爭能力,B公司2011年發生凈虧損1 000萬元,無其他權益變動,當年未發生任何內部交易。
(3)2011年12月31日,此項長期股權投資如果在市場上出售可得到價款1 400萬元,同時將發生直接處置費用10萬元;如果繼續持有,預計在持有期間和處置時形成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總額為1 350萬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
<1> 、(1)2011年末應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A、450萬元
B、140萬元
C、410萬元
D、400萬元
<2> 、(2)2011年末因長期股權投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收益()。
A、0
B、35萬元
C、102.5萬元
D、177.5萬元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2011年12月31日,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可收回金額為1 390萬元,應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2 100-1 000×30%)-1 390=410(萬元)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遞延所得稅收益=410×25%=102.5(萬元)
9.甲、乙公司均為境內上市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甲公司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法定盈余公積的計提比例為10%。甲公司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1)2009年1月1日,甲公司以303萬元的價格購買乙公司10%的股份,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括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支付的現金股利3萬元和10萬元的相關稅費。取得投資時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3 000萬元。
2009年5月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上述現金股利3萬元,存入銀行。
2009年度,乙公司實現凈利潤600萬元。
(2)2010年1月8日,甲公司以400萬元的價格購買乙公司20%的股份,改用權益法核算此項投資,2010年1月8日乙公司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3 800萬元(假設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同)。
(3)乙公司2010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在2010年年末的預計可收回金額為850萬元。
(4)2011年8月甲公司以900萬元出售對乙公司的投資。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
<1> 、2010年末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是( )。
A、940萬元
B、880萬元
C、1 320萬元
D、850萬元
<2> 、企業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是( )。
A、70萬元
B、110萬元
C、50萬元
D、-60萬元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賬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300
應收股利 3
貸:銀行存款 303
追加投資的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1 06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300
銀行存款 400
營業外收入 360
追加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進行追溯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 60
——乙公司(其他權益變動)2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
盈余公積 6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4
2010年被投資單位盈利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 180
貸:投資收益 180
則此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1 060+80+180=1 320(萬元)
因為其預計可收回金額為850萬元,所以應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會計分錄為:
借:資產減值損失 470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470(1 320-850)
2010年末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850萬元。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
借:銀行存款 900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47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 1 060
——乙公司(損益調整) 240
——乙公司(其他權益變動) 20
投資收益
10.甲公司擁有企業總部資產和兩條分別被認定為資產組的獨立生產線A、B。2009年末總部資產和A、B兩個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分別為400萬元、400萬元和600萬元。A、B兩條生產線的剩余使用壽命分別為5年、10年。
甲公司總部資產為一棟辦公樓,其賬面價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礎上分攤至A、B兩個資產組,且應以各資產組的原賬面價值和剩余使用壽命加權計算的賬面價值相對比例作為該辦公樓賬面價值分攤的依據。2009年末兩條生產線出現減值跡象并于期末進行減值測試。
在對資產組(包括分配的總部資產)的減值測試中,計算確定的資產組A、B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分別為400萬元、600萬元。無法確定二者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
此外,甲公司2008年12月末以1 100萬元的價格購買東大公司持有的正保公司80%的股權,股權轉讓手續于當月辦理完畢。當日正保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 000萬元。甲公司與正保公司在該項交易前不存在關聯方關系。正保公司的所有資產被認定為一個資產組D。至2009年12月31日,正保公司可辨認凈資產按照購買日的公允價值持續計算的賬面價值為1 300萬元,正保公司所有可辨認資產均未發生減值。甲公司估計包括商譽在內的D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為1 250萬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題至3題。
<1> 、甲公司合并報表應確認的商譽減值損失金額為( )。
A、425萬元
B、375萬元
C、297.5萬元
D、300萬元
<2> 、總部資產應分擔的減值損失的金額為( )。
A、100萬元
B、80萬元
C、20萬元
D、120萬元
<3> 、A生產線應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為( )。
A、100萬元
B、80萬元
C、20萬元
D、120萬元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合并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商譽=1 100-1 000×80%=300(萬元);總商譽=300/80%=375(萬元);甲公司包含商譽的資產組賬面價值=375+1 300=1 675(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 250萬元,總的減值損失為425萬元。合并報表中確認的商譽減值損失為300萬元。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總部資產應分擔的減值損失=100×100/500+300×300/900=120(萬元)
<3>、
【正確答案】 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