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1、下列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有關的價值變動,說法正確的有( )。
A.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B.以外幣計價的可供出售權益工具的匯兌差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C.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減值金額應該在已計提的減值準備范圍內轉回
D.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減值應該通過損益轉回
答案:B,C
解析:選項A,計入其他綜合收益:選項D,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減值可以通過損益轉回,可供出售權益工具的減值應該通過權益轉回。
2、2009年初,甲公司購買了A公司當日發行的債券,面值為1000000元,票面利率為4%,期限為5年,買價(公允價值)為950000元,同時發生交易費用6680元,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該債券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利息,在第五年年末兌付本金(不能提前兌付)并支付最后一年利息。假定甲公司經計算確定的實際利率為5%。甲公司持有A公司債券至到期累計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是( )。
A.1040000元
B.200000元
C.1200000元
D.243320元
答案:D
解析:累計應確認的投資收益=五年的現金流入之和200000+債券初始入賬時確認的利息調整金額43320=243320(元)
3、2×15年12月20日,因流動資金短缺,甲公司將其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丁公司債券出售30%,出售所得價款2700萬元已通過銀行收取,同時,對剩余部分投資進行重分類,并計劃于2×16年年初出售。該持有至到期投資于出售30%之前的賬面攤余成本為85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預計剩余債券的公允價值為6400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當期應確認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為( )。
A.600萬元
B.450萬元
C.180萬元
D.0
答案:B
解析:企業應該將剩余70%的債券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并將其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因此,應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6400-8500×(1-30%)=450(萬元)。
4、下列關于金融資產轉移繼續涉入情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要合同約定轉入方有權處置金融資產,轉入方就可以將轉入的金融資產整體出售給不存在關聯關系的第三方
B.通過對所轉移金融資產提供財務擔保方式繼續涉入的,應當在轉移日按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
C.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和負債可以抵銷
D.繼續涉人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是指該金融資產價值變動使企業面臨的風險水平
答案:D
解析: 選項A,要求必須有活躍市場;選項B,應該按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財務擔保金額孰低確認;選項C,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和負債不可以抵銷。
5、下列各項中,應計入當期損益的有( )。
A.購買交易性金融資產支付的交易費用
B.交易性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差額
C.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的減值損失
D.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差額
答案:A,B,C
解析:選項D,可能計入所有者權益,也可能計入資產減值損失。
6.下列關于可收回金額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企業應該選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作為可收回金額
B.企業在判斷資產減值跡象以決定是否估計資產可收回金額時,應該遵循重要性原則
C.以前報告期間的計算結果表明,資產可收回金額對于資產減值準則所列示的一種或多種減值跡象反映不敏感的,不需要重新估計可收回金額
D.以前報告期間的計算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遠大于賬面價值,且此后未發生其他現象導致該差異消除的,不需要重新估計可收回金額
答案:A
解析: 企業應該按照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為可收回金額。
7.下列關于金融資產減值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應計入當期損益
B.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后應暫停利息收益的確認
C.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通過損益轉回
D.應收賬款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轉回
答案:A
解析:選項B,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后,應以減值后的攤余成本為基礎計算利息收益,不需要暫停確認;選項C,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發生的減值損失可以通過損益轉回;選項D,應收賬款發生的減值損失在滿足相關條件時可以轉回。
8.下列關于商譽減值的表述中,符合會計準則規定的是( )。
A.企業應該在商譽發生減值時對其進行減值測試
B.商譽減值測試時,應該將商譽分攤至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
C.資產組發生減值時,應該按照各項資產(包括商譽)的相對比例分攤
D.企業合并商譽分攤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應該是能夠從企業合并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資產組或資產組合,與準則規定的報告分部無關
答案:B
解析:選項A,應該至少于每個年度終了時進行減值測試;選項C,包含商譽的資產組發生減值時,應該先沖減商譽,然后再將減值金額在其他單項資產之間進行分攤;選項D,該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不應該大于《企業會計準則第35號--分部報告》以及《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中規定的報告分部。
9.20×3年年末,甲公司庫存A原材料賬面余額為200萬元,數量為10噸。該原材料全部用于生產按照合同約定向乙公司銷售的10件B產品。合同約定:甲公司應于20×4年5月1日前向乙公司發出10件B產品,每件售價為30萬元(不含增值稅)。將A原材料加工成8產品尚需發生加工成本110萬元,預計銷售每件B產品尚需發生相關稅費0.5萬元。20×3年年末,市場上A原材料每噸售價為18萬元,預計銷售每噸A原材料尚需發生相關稅費0.2萬元。20×3年年初,A原材料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20×3年12月31日對A原材料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是( )。
A.5萬元
B.10萬元
C.15萬元
D.20萬元
答案:C
參考解析:B產品的成本=200+110=310(萬元),B產品的可變現凈值=30×10-0.5×10=295(萬元),成本>可變現凈值,B產品發生減值,所以用于生產B產品的A原材料發生了減值。A原材料對應的成本=200(萬元),A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30×10-110-0.5×10=185(萬元),故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0-185=15(萬元)。
10.甲公司屬于礦業生產企業,假定法律要求礦產的業主必須在完成開采后將該地區恢復原貌。假定該公司為恢復費用確認的預計負債的賬面金額為1000萬元。20×1年12月31日,該公司正在對礦山進行減值測試,礦山的資產組是整座礦山。甲公司已經收到愿意以4000萬元的價格購買該礦山的合同,這一價格已經考慮了復原表土覆蓋層的成本。礦山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為5500萬元,不包括恢復費用;礦山的賬面價值為5600萬元(包括確認的恢復山體原貌的預計負債)。假定不考慮礦山的處置費用。該資產組20×1年12月31日應計提減值準備( )。
A.600萬元
B.100萬元
C.200萬元
D.500萬元
答案:B
解析: 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在考慮恢復費用后的價值=5500-1000=4500(萬元),大于該資產組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4000萬元,所以該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為4500萬元,資產組的賬面價值=5600-1000=4600(萬元),所以該資產組計提的減值準備=4600--4500=100(萬元)。
注會萬題庫下載|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