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注冊會計師《會計》練習題匯總
多選題
東方公司2×10年發生有關交易或事項如下:(1)2×10年6月30日,東方公司將一棟租賃期滿的辦公樓出售,所得價款為6 000萬元。出售時該辦公樓的賬面價值為4 500萬元,其中以前年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 200萬元。上述辦公樓原出租時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出租時的成本為4 200萬元,2×08年末,由于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所以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并且進行追溯調整。變更日,辦公樓累計計提折舊1 200萬元,公允價值為3 300萬元。(2)2×10年7月1日,東方公司出售所持有的聯營企業(甲公司)全部20%股權,出售所得價款為2 500萬元。東方公司所持有的甲公司20%股權系2×09年1月1日購入的,實際支付價款1 000萬元,取得投資日甲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均為6 000萬元。2×09年甲公司實現凈利潤1 200萬元,2×10年上半年甲公司實現凈利潤700萬元,甲公司沒有分配現金股利,也沒有發生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東方公司與甲公司不存在內部交易。(3)2×10年11月15日,東方公司出售作為其他債權投資核算的乙公司債券,價款為3 500萬元。出售時該債券的賬面價值為3 200萬元,其中以前年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350萬元。(4)2×10年末,盤虧固定資產,該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為1 100萬元,累計折舊500萬元,固定資產減值準備300萬元,收到保險公司賠款60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下列關于上述出售或盤虧業務對東方公司2×10年度個別財務報表相關項目列報金額影響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投資收益3 070萬元
B、營業外支出240萬元
C、其他綜合收益-350萬元
D、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 200萬元
【正確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出售甲公司股權應確認投資收益=2 500-(6 000×20%+1 200×20%+700×20%)=920(萬元);出售乙公司債券應該確認投資收益=3 500-3 200+350=650(萬元),同時需要確認其他綜合收益-350萬元;因此投資收益影響金額=950+650=1 570(萬元),選項A不正確,選項C正確,盤虧固定資產應該確認營業外支出=1 100-500-300-60=240(萬元),選項B正確;出售租賃期滿的辦公樓時將原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轉出,減少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 200萬元,選項D正確。
多選題
甲公司因違約于2010年11月被乙公司起訴,該項訴訟在2010年12月31日尚未判決,甲公司認為很有可能敗訴,進而對該項訴訟確認了預計負債100萬元。2011年2月15日財務報告批準報出之前,法院判決甲公司需要償付乙公司的經濟損失150萬元,甲公司不再上訴并于當日支付了相應的賠償款項,款項以銀行存款支付。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甲公司應作的會計處理包括( )。
A、調增2010年度資產負債表其他應付款150萬元
B、調減2010年度資產負債表預計負債100萬元
C、調減2010年度資產負債表銀行存款150萬元
D、調整2010年度現金流量表正表相關項目
【正確答案】 AB
【答案解析】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如果涉及貨幣資金收支,不調整報告年度資產負債表的貨幣資金項目和現金流量正表各項目的數字,選項C、D不正確。
相關調整分錄:
借:預計負債 1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外支出 50
貸:其他應付款 15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50×25%)37.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1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7.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7.5
借:盈余公積 3.7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75
單選題
大地公司20×8年3月31日與甲公司簽訂一項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將其不再使用的廠房轉讓給甲公司。合同約定,廠房轉讓價格為4300萬元,該廠房所有權的轉移手續將于20×9年2月10日前辦理完畢。大地公司廠房系20×3年9月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投入使用,成本為81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100萬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至20×8年3月31日簽訂銷售合同時未計提減值準備。大地公司在20×8年對該廠房應計提的折舊額及應記入“資產減值損失”的金額分別為( )。
A、200萬元,200萬元
B、200萬元,300萬元
C、800萬元,200萬元
D、800萬元,300萬元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該廠房于20×8年3月31日已滿足持有待售資產的定義,因此應于當時即停止計提折舊,所以20×8年的應計提的折舊額=(8100-100)/10×3/12=200(萬元);轉換時,原賬面價值4500萬元[8100-(8100-100)/10×(3+4×12+3)/12]大于調整后的預計凈殘值4300萬元,應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金額=4500-4300=200(萬元)。
單選題
甲公司發行1 000萬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價3元)作為合并對價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權,合并后乙公司維持法人資格繼續經營,涉及合并雙方合并前無關聯關系,合并日乙企業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4 000萬元,甲公司合并報表中應確認的合并成本為( )。
A、1 000萬元
B、3 000萬元
C、4 000萬元
D、5 000萬元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購買方合并成本為發行股票公允價值=3×1 000=3 000(萬元)。
注意:本題甲公司是從乙公司的原股東手中取得股權;乙公司本身并沒有減少股本,只是股東發生了變化。
單選題
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2014年,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一批存貨,其成本為400萬元,售價為500萬元,乙公司取得后作為庫存商品核算,當年乙公司出售了20%,期末該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330萬元,乙公司對此確認了存貨跌價準備,甲公司合并報表中編制調整抵銷分錄對存貨跌價準備的影響是( )。
A、0萬元
B、-70萬元
C、70萬元
D、-60萬元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期末,子公司個別報表中剩余存貨的成本=500×80%=400(萬元),剩余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330萬元,所以從個別報表的角度考慮,應確認的存貨跌價準備=400-330=70(萬元);
從合并報表的角度考慮,存貨的成本=400×(1-20%)=320(萬元),剩余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330萬元,成本小于可變現凈值,所以從合并報表的角度考慮,該批存貨沒有發生減值。
因此,從合并報表的角度考慮,需要沖回個別報表中確認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70
貸:資產減值損失 70
因此,甲公司合并報表中編制調整抵銷分錄對存貨跌價準備的影響為-70萬元。
單選題
某公司20×7年1月2日發行面值為800萬元,票面利率為4%的可轉換債券,每100元債券可轉換為1元面值普通股90股。該公司20×7年凈利潤4 500萬元,20×7年初發行在外普通股4 000萬股,債券利息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所得稅稅率25%,不考慮其他因素,該公司20×7年的稀釋每股收益為( )。
A、1.125元
B、0.21元
C、0.94元
D、0.96元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基本每股收益=4 500/4 000=1.125(元),假設轉換所增加的凈利潤=800×4%×(1-25%)=24(萬元),假設轉換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數=800/100×90=720(萬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4/720=0.33(元),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轉換公司債券具有稀釋作用;稀釋每股收益=(4 500+24)/(4 000+720)=0.96(元)。
多選題
下列關于公允價值層次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第一層次輸入值是企業在計量日能夠取得的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市場上未經調整的報價
B、第二層次輸入值是除第一層次輸入值外相關資產或負債直接或間接可觀察的輸入值
C、第三層次輸入值是相關資產或負債的不可觀察輸入值
D、企業只有在相關資產或負債幾乎很少存在市場交易活動,導致相關可觀察輸入值無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實可行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第三層次輸入值
【正確答案】 ABCD
多選題
下列關于企業合并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 企業合并的結果通常是一個企業取得了對一個或多個業務的控制權
B. 如果一個企業取得了對另一個或多個企業的控制權,則該交易或事項形成企業合并
C. 企業取得了不形成業務的一組資產或是凈資產時,應將購買成本基于購買日所取得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賬面價值基礎上進行分配
D. 是否形成企業合并,關鍵要看有關交易或事項發生前后,是否引起報告主體的變化
【正確答案】 AD
【答案解析】選項B,如果一個企業取得了對另一個或多個企業的控制權,而被購買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構成業務,則該交易或事項不形成企業合并。企業具有投入、加工處理和產出能力,能夠獨立計算其成本費用或所產生的收入,就是構成了業務,只有取得了構成業務的公司的控制權,才屬于企業合并;如果一個企業只是空殼,也即是不構成業務,這種情況下,即使取得了控制權,也不屬于企業合并;選項C,企業取得了不形成業務的一組資產或是凈資產時,應將購買成本基于購買日所取得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相對公允價值基礎上進行分配,不按照企業合并準則進行處理。比如以600萬元購買一棟辦公樓(300萬元)和一輛汽車(100萬元)。則辦公樓入賬價值=600×300/(300+100);汽車入賬價值=600×100/(300+100)。并不需要按照企業合并的思路進行處理。
點評:本題主要考核企業合并的相關處理。企業合并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如果一個企業取得了對另一個或多個企業的控制權,而被購買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構成業務,則該交易或事項不形成企業合并。企業取得了不形成業務的一組資產或是凈資產時,應將購買成本按購買日所取得各項可辯認資產、負債的相對公允價值基礎進行分配,不按照企業合并準則進行處理。從企業合并的定義看,是否形成企業合并,除要看取得的企業是否構成業務之外,關鍵要看有關交易或事項發生前后,是否引起報告主體的變化。報告主體的變化產生于控制權的變化。
注會萬題庫下載|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1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安排 || 考試資料 | 經驗技巧
歷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注會大綱 |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