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答案 |
二、多選題
1.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有( )。
A.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對指導、監督及復核的影響
B.推斷某一重大錯報存在而實際不存在的風險
C.推斷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實際有效性的風險
D.重大錯報風險較高的審計領域
2.ABC會計師事務所承接了乙上市公司的2014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工作,A注冊會計師作為項目合伙人正在和乙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就審計業務約定書進行溝通。A注冊會計師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審計準則是注冊會計師審計財務報表的標準
B.管理層已認可并理解其承擔的責任是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
C.如果管理層不提供書面聲明,注冊會計師承接此類審計業務是不恰當的,除非法律法規另有規定
D.管理層有責任設計、執行和維護必要的內部控制,以使編制的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
3.下列關于具體審計計劃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具體審計計劃包含計劃實施的風險評估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B.具體審計計劃中的進一步審計程序包括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
C.具體審計計劃中的進一步審計程序可以分為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總體方案和擬實施的具體審計程序兩個層次
D.具體審計計劃只包含風險評估程序和計劃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
4.下列關于計劃審計工作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計劃審計工作是一項持續的過程
B.在連續審計業務中,通常在前一期審計工作結束后即開始本期的審計計劃工作
C.計劃審計工作是在審計開始階段進行的
D.計劃審計工作的性質和范圍,因審計業務情況的變化、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和復雜程度、項目組關鍵成員以前從被審計單位獲得的經驗的不同而不同
5.在確定編制財務報表所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的可接受性時,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
A.被審計單位的性質
B.財務報表的目的
C.財務報表的性質
D.法律法規是否規定了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
6.以下關于確定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的可接受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如果財務報告準則由經授權或獲得認可的準則制定機構制定和發布,并且這些機構遵循一套既定和透明的程序,那么該供某類實體編制通用目的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是可接受的
B.法律法規可能為某類實體規定了編制通用目的財務報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通常情況下,注冊會計師認為該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可接受的,除非有跡象表明不可接受
C.中國農業銀行采用小企業會計準則作為財務報告編制基礎,那么該編制基礎是可接受的
D.如果某一國家或地區不存在準則制定機構或法律法規未規定財務報告編制基礎,那么注冊會計師需要確定在編制財務報告時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
7.下列關于審計的前提條件相關問題的理解,正確的有( )。
A.如果不存在可接受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注冊會計師就不具有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適當標準
B.財務報告的編制基礎分為通用目的的編制基礎和特殊目的的編制基礎
C.管理層不存在誠信問題是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
D.如果管理層不提供審計準則要求的書面聲明,注冊會計師未必不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8.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具體內容和格式可能因被審計單位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基本內容應當包括( )。
A.注冊會計師和管理層的責任
B.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與范圍
C.擬出具審計報告的預期形式和內容,以及對在特定情況下出具的審計報告可能不同于預期形式和內容的說明
D.收費的計算基礎和收費安排
9.在連續審計業務中,注冊會計師可能不在每期都致送新的審計業務約定書,但下列( )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修改審計業務約定條款或提醒被審計單位注意現有的業務約定條款。
A.被審計單位高級管理人員近期發生變動
B.被審計單位所有權發生重大變動
C.被審計單位業務的性質或規模發生重大變化
D.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變化
10.以下關于審計業務約定條款的變更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在變更前,注冊會計師需要評估變更業務對法律責任或業務約定的影響
B.如果沒有合理理由,注冊會計師不應同意變更審計業務
C.如果將審計業務變更為執行商定程序業務,注冊會計師可以在報告中提及已執行的程序
D.如果將審計業務變更為審閱業務,注冊計師可以在報告中提及已執行的程序
11.如果注冊會計師不同意變更審計業務約定條款,而管理層又不允許繼續執行原審計業務,則注冊會計師應當( )。
A.在適用的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解除審計業務約定
B.確定是否有約定義務或其他義務向治理層、所有者報告該事項
C.如解除審計業務約定不可行,應當變更審計業務約定條款
D. 確定是否有約定義務或其他義務向監管機構報告該事項
12.注冊會計師應當在總體審計策略中清楚地說明審計資源的規劃和調配,包括說明( )。
A.向具體審計領域調配的資源
B.向具體審計領域分配資源的多少
C.何時調配這些資源
D.如何管理、指導、監督這些資源
13.下列關于審計計劃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審計計劃中不重要的方面可以更改,但是重要的如重要性水平不能更改
B.計劃審計工作是一個持續的、不斷修正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審計業務的始終
C.由于未預期事項、條件的變化或在實施審計程序中獲取的審計證據等原因,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必要時對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做出更新和修改
D.審計計劃一旦確定就不能更改
14.下列關于注冊會計師對項目組成員工作的指導、監督與復核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注冊會計師應當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基礎上,計劃對項目組成員工作的指導、監督與復核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B.當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增加時,注冊會計師通常會擴大指導與監督的范圍
C.在計劃復核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不應考慮單個項目組成員的專業素質和勝任能力
D.審計領域和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和復雜程度會影響對項目組成員工作的指導、監督與復核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15.注冊會計師使用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目的有( )。
A.決定風險評估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B.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C.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D.評價已識別的錯報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16.在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因素有( )。
A.注冊會計師可接受的審計風險
B.前期審計工作中識別出的錯報的性質和范圍
C.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
D.根據前期識別出的錯報對本期錯報作出的預期
17.在連續審計的情況下,下列因素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修改審計業務約定書的有( )。
A.有跡象表明被審計單位誤解審計目標和范圍
B.被審計單位高級管理人員近期發生變動
C.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變化
D.編制財務報表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發生變更
18.在確定明顯微小錯報的臨界值時,注冊會計師可能考慮的因素有( )。
A.以前年度審計中識別出的錯報的數量和金額
B.被審計單位治理層和管理層對注冊會計師與其溝通錯報的期望
C.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指標是否勉強達到監管機構的要求或投資者的期望
D.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
19.注冊會計師通過測試應收賬款樣本,發現樣本錯報為100萬元的高估,據此推斷總體錯報金額是400萬元高估,則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 )。
A.事實錯報100萬元 B.判斷錯報400萬元
C.推斷錯報400萬元 D.推斷錯報300萬元
20.下列關于錯報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
A.“明顯微小”錯報不等同于“不重大”的錯報
B.管理層對會計估計作出不合理的判斷或不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會計政策而導致的差異屬于事實錯報
C.通過實質性分析程序推斷出的錯報屬于推斷錯報
D.由于被審計單位收集和處理數據的錯誤,對事實的忽略或誤解,或故意舞弊行為導致的錯報屬于判斷錯報
注會萬題庫下載|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