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錄對象及條件】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包括公安現役部隊)2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退役士兵和定向藏區的,可放寬至27周歲)符合報考條件的退役士兵,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各地應拿出招錄計劃的10%,專門用于招錄"四項目"(即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工作、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人員,列入專門計劃的"四項目"人員,不再實行加分政策。
法院系統?"雙語"試點班,主要從當地具有一定少數民族語言能力的退役士兵、應屆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優秀青年、村干部中招錄。其他專科及以上學歷層次試點班,從退役士兵和應屆高校畢業生中招錄;其中,對西部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及其他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各試點省(區、市)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依法采取放寬報名資格條件等措施,加大招錄當地通曉少數民族語言的生源或招錄曾在當地服役的退役士兵的力度,以保障學員畢業后可以安心到定向單位工作。應屆高校畢業生報考試點班,各地在設置招錄職位資格條件時,不應有歧視性的限制。除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規定的特殊崗位外,報考時一般不做專業限制。對中、西部一些"老、少、邊、窮"和條件特別艱苦的地區,可適當放寬開考比例,合理設置職位資格條件,切實解決這些地方基層政法崗位"招不到"和"留不住"的問題。
(二)招錄基本條件:符合報考公務員的基本條件;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報考相應學歷學位教育考試的基本條件;報考人民警察職位的,還應符合人民警察招錄條件。
報考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法學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報考第二學士學位試點班的,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本科學歷。報考專科及以上學歷起點本科試點班的,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專科及以上學歷。報考專科試點班的,須高中及以上學歷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報考雙語試點班的,還應具備運用相應民族語言的能力。
除上述條件外,報考人員還應符合職位規定的其他資格條件。
12016年政法干警考試報考指導:此次考試如何報名?
2、2016年政法干警考試報考指導:關于招考公告
3、2016年政法干警報考指南:報名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4、2016政法干警報考指南:填寫個人信息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52016年政法干警報考指南:如何查詢報名審查結果?
6、政法干警報考指導點擊"上傳照片"后提示照片不能保存?
7、2016年政法干警報考指導:網上報名上傳照片途徑
Q1:什么是政法干警招錄?
A:政法干警招錄指的是法院、檢察院干部和法警,公安民警,國安民警,司法所干部及獄警培訓兩年后分配到相應的崗位任職的一種政法類公務員[微博]錄取的新程序,包括法官、檢察官、警官、司法所工作人員等。
Q2:政法干警招錄考試面向的對象有哪些?
A:政法干警招錄考試面向的對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包括公安現役部隊)2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退役士兵和定向藏區的,可放寬至27周歲)符合報考條件的退役士兵,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
Q3:是不是符合普通公務員報考條件的就可以報考政法干警考試?
A:不是,政法干警招錄考試報名條件相對更為嚴格。需要符合報考公務員的基本條件;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報考相應學歷學位教育考試的基本條件;報考人民警察職位的,還應符合人民警察招錄條件。報考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法學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報考第二學士學位試點班的,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本科學歷。報考專科及以上學歷起點本科試點班的,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萍耙陨蠈W歷。報考專科試點班的,須高中及以上學歷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報考雙語試點班的,還應具備運用相應民族語言的能力。除上述條件外,報考人員還應符合職位規定的其他資格條件。
也就是說政法干警招錄考試不僅面向退役軍人的學歷要求高,面向其他社會人員則必須是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的身份和學歷。公務員招考的入門要求相對而言比較寬松,具備相應的學歷、合適的年齡、合格的身體素質即可報考,絕大多數沒有應屆、歷屆生的要求,學歷上也很寬泛,只要是國家承認學歷的就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符合政法干警考試的人能報考公務員考試,而能報考公務員考試的人卻不一定可以報考政法干警考試。
Q4:政法干警招錄考試考些什么?
政法干警考試與公務員考試程序相差不多,主要包括筆試、面試、體檢、考察。其中,筆試包括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和教育入學考試。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內容又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考試。而教育考試科目由教育部根據國家統一高等院校入學考試模式,結合試點班特點按層次確定,報考專科的考生需參加文化綜合(歷史、地理、政治)的考試;報考?萍耙陨蠈W歷起點本科和第二學士學位的考生需參加民法學的考試;報考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生需參加專業綜合I(刑法學、民法學)、專業綜合II(法理學、中國憲法學、中國法制史)的考試?荚嚪秶浴犊荚嚧缶V》為準。《考試大綱》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分別負責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