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生公共基礎知識要求考生們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量,今天考試吧選調生考試網針對地球圈的內容進行解析,助大家做好備考復習。
一、地球圈層的概念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這樣,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巖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巖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地球各圈層在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固體地球內部與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最為顯著,其次是水圈。
二、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
(一)地殼
地殼厚度各處不一,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約35公里,高大山系地區的地殼較厚,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地殼厚達65公里,亞洲青藏高原某些地方超過70公里,而北京地殼厚度與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相當,約36公里。大洋地殼很薄,例如大西洋南部地殼厚度為12公里,北冰洋為10公里,有些地方的大洋地殼的厚度只有5公里左右。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公里。一般認為,地殼上層由較輕的硅鋁物質組成,叫硅鋁層。大洋底部一般缺少硅鋁層;下層由較重的硅鎂物質組成,稱為硅鎂層。大洋地殼主要由硅鎂層組成。地殼中有90多種天然化學元素,其中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八大元素含量占地殼總重量的97%,其余元素只占3%。而地殼中的氧約占49%;硅約占26%。
(二)地幔
介于地殼與地核之間,又稱中間層。自地殼以下至2900公里深處。地幔一般分上下兩層:從地殼最下層到100—120公里深處,除硅鋁物質外,鐵鎂成分增加,類似橄欖巖,稱為上地幔,又稱橄欖巖帶;下層為柔性物質,呈非晶質狀態,大約是鉻的氧化物和鐵鎳的硫化物,稱為下地幔。地震資料說明,大致在70—150公里深處,震波傳播速度減弱,形成低速帶,自此向下直到150公里深處的地幔物質呈塑性,可以產生對流,稱為軟流圈。這樣,地幔又可分為上地幔、轉變帶和下地幔三層。了解地幔結構與物質狀態,有助于解釋巖漿活動的能量和物質來源,及地殼變動的內動力。
(三)地核
地幔以下大約5100公里處地震橫波不能通過稱為外核,推測外核物質是“液態”,但地核不僅溫度很高,而且壓力很大,因此這種液態應當是高溫高壓下的特殊物質狀態;5100—6371公里是內核,在這里縱波可以轉換為橫波,物質狀態具有剛性,為固態。整個地核以鐵鎳物質為主。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