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市場主體 |
第 4 頁:市場機制 |
第 7 頁:市場競爭 |
第 11 頁:收入分配 |
二、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
(一)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的含義
產品市場是指可供人們消費的終端產品和服務的交換場所及其交換關系的總和。
要素市場是指用做生產資料的產品的交換場所及其交換關系的總和。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合稱商品市場。
(二)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的聯系與區別
1.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的聯系
無論產品市場還是要素市場,都有共同的市場要素。市場主體主要都是家庭和企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市場客體郁是商品,包括有形的實物和無形的服務;市場交易都以價格為中心,實行自由交換、平等互惠的原則。產品市場引導要素市場,要素市場決定產品市場,兩者互為前提,相互促進。此外,有些商品既可以是產品,又可以是要素。
2.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的區別
第一,供求換位。在產品市場上,買方是家庭,賣方是企業。在要素市場上,家庭變成賣方,企業變成買方,供求互相換位。
第二,需求互異。對產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直接用于滿足自己的需要;企業對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是同獲利目的產生的間接需求。
第三,價格不同。產品價格是所有價格,由同一產品的市場供求所決定;要素價格是使用價格,由全社會有關市場的供求關系共同決定。例如,企業貸款的價格是利率,由全社會對資金的供求決定,利率只是一定時間的資金使用價格,并非所有價格,到期必須還本付息。
第四,收入不同。產品價格決定企業的收入,有待進一步分配,但要素價格直接決定家庭的收入,要素價格問題也就是收入分配問題。
(三)重點發展的各種市場
1.農產品市場
(1)農產品市場的種類及特點。農產品市場種類繁多,主要包括糧油市場、畜產品市場、水產品市場、蔬菜市場、副食品市場。以及藥材、皮毛、絲麻市場等。
農產品市場的特點:地域性;季節性;規模性;生態性。
農產品很多都是食用物品,對化肥、農藥、轉基因技術等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必須進行科學驗證,防止綠色壁壘。
(2)農產品市場的作用。農產品市場能夠促進農業生產的商品化、專業化、社會化,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滿足城市對糧食等農產品日益增加的需要,是城鄉生活穩定和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農產品市場為工業提供大量原材料,為對外貿易提供大量貨源,成為穩定國民經濟基礎的重要環節。
總之,要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全面并有效監管放開糧食購銷市場,把通過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切實保護糧農的利益。要加大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增加各級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探索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
2.技術市場
技術市場是要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技術商品交換的場所和交換關系的總和。(1)技術市場的劃分。從不同角度可以對技術市場進行不同的劃分:
按照知識產權的歸屬,可以分為職務技術市場和非職務技術市場;按照法律保護程度.可以分為專利技術市場和非專利技術市場;
按照設立的時間,可以分為常設技術市場和非常設技術市場;
按照技術的行業,可以分為工業技術市場、農業技術市場、信息技術市場;按照流通的范圍,可以分為國內技術市場和國外技術市場。
(2)技術市場的特點。技術市場交換的技術成果,都是知識形態的商品。因此,它具有與一般商品市場不同的特點。表現在:.
交易方式的多樣性。技術商品是以信息狀態存在的,而信息是通過一定的載體來存貯、傳遞和表現的。由于載體的不同,技術市場上的交易方式也不同。軟載體的技術交易,即存在于圖紙、資料、磁盤等之中的技術交易,如專利、技術訣竅、產品設計的技術交易,屬于知識產權的轉讓,一般采用許可證協議的交易方式。活載體的技術交易,叩存在于人的大腦里的知識的交易,主要通過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方式來進行。硬載體的技術交易,即通過樣品、樣機等實物作為載體的技術交易,類似于一般商品交易,但對于復雜的新技術交易來說,一般總是多種交易方式綜合進行的。
市場價格的特殊性。技術商品的價伯難以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其市場價格也就具有難以確定的特點,只能借助技術商品使用后所獲得的經濟效益進行間接評價。
賣方壟斷市場的常態性。一般說來,在技術市場上,同一技術商品的賣方是單一的,不存在賣方之間的競爭,而同一技術商品的買方可能很多,存在買方之間的競爭。所以,技術市場基本上是賣方壟斷市場。但是隨著技術市場的不斷發展,技術市場作為賣方壟斷市場的同時,也被買方選擇與認同。。
(3)技術市場的作用。技術市場是以技術為交易對象的市場,是要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制定一系列優惠和扶植政策,推動各類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民營科技機構和技術經濟組織進入技術市場。它發揮吸收和擴散技術的雙向功能,對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支持企業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發展具有高技術附加值的產品貿易和高技術含量的服務貿易、加速國內技術市場與國際技術市場的銜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嚴權市場
產權市場是指人們從事產權交易活動的具體場所,包括股票交易所、承包市場、租賃市場以及國有資產經營機構等以企業所有權、經營權的買賣或有償讓渡為內容的交易場所。
(1)產權市場的劃分及特點。產權市場是以產權為交易對象的市場,可以分為:資產性交易,如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
資源性交易,如礦產、森林、土地等自然資源;
企業產權交易,如全部或部分產權、股票、網點的出賣;
知識產權交易,如商標、技術專利等。
產權市場交易的特點是:參與交易的三體多為法人;每筆交易的資金量較大;交易往往通過中介機構進行;交易涉及的法律較多,手續較繁多。
(2)產權市場的功能。產權市場的功能是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當產權所有者基于市場、資金、技術、人事、管理等原因,不能得到預期的理想收益甚至可能發生重大損失時,就會通過產權市場轉讓現有產權,重新選擇產權形式。實踐表明,產權交易是現代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技術創新、新陳代謝、生死輪回的有效途徑。
4.勞動力市場
勞動力市場是指勞動力進行交換和流動的場所及勞動交換關系的總和。勞動力市場的作用就是運用—市場機制調節勞動力供求關系。推動入才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
(1)勞動力市場的劃分。根據勞動力提供勞務的不同形式和內容,可以把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劃分為職業型市場、智力型市場和服務型市場。
職業型市場。職業型市場的特征是勞動者以市場為媒介,選擇自己的工作崗位。它是由勞動力的需求方所提供的。在職業市場上,用人單位和擇業人員根據各自的條件和要求,互相選擇,自由洽談,平等協商。
智力型市場。智力型市場義稱人才市場,是指具有專門知識和創造能力的人通過交換關系實現人力資源合理流動的場所。
服務型市場。服務型市場,一般指勞務市場,其特點是勞動者通過一定的勞務支出,為社會提供有益的、具有某種特殊使用價值的服務活動。勞務市場以實際勞動消耗為主,供需雙方在同一空間、同一時間內,一方付出了勞務,一方得到了服務,提供勞務的勞動力與勞務產品同時進入市場。
(2)勞動力市場的特點。勞動力市場是以人的勞動能力為客體的市場,包括體力和智力兩個方面。它是一種特殊的要素市場,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勞動力市場不同于其他要素市場,交換的對象為人的本身及其能力,但交換的標的物只是人的能力,人身仍然是自由的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的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供給取決于家庭培養勞動力的成本;需求取決于勞動力為企業帶來的收益。
勞動能力是體力與智力在不同程度上的結合,以體力勞動為主者稱為簡單勞動,以智力勞動為主者稱為復雜勞動,即倍加的簡單勞動,可創造比簡單勞動大得多的價值。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和勞動在城鄉、地區、行業之間的轉移,使勞動力市場得到迅速發展。
5.服務市場
(1)服務市場的特點。服務業包括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所有行業。服務市場的客體是服務
勞動,帶有以下三個特點:與第一、第二產業不同,服務業的交易對象是無形的服務;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無法儲存;生產和消費都是人的直接行為,不是迂回生產,更不是迂回消費。
(2)服務市場的功能。人類生產雖然按照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順序發展,但現代市場經濟的服務業發展速度相當快,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
第一,服務市場跨越整個經濟領域,將各行各業的市場主體聯系起來,為生產、生活和公共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務,可以極大地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經濟效率。
第二,服務市場提供的投資環境,也是吸引和利用外資的重要因素,我國服務市場的迅速發展,為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第三,服務市場為令社會提供了多層次的就業渠道,吸收了第一、第二產業大量剩余勞動力,緩和了嚴重失業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
6.房地產市場
(1)房地產市場的內容。房地產市場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房產市場。房產市場是住房的買賣、轉讓、出租、抵押等交換關系和交換場所的總稱。在城市,住房建設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很大,住房作為勞動產品又是重要的生活資料,所以房產市場也是商品市場。我國目前房產市場的經營對象主要是寫字樓和住宅。明確房產產權和房產的商品化,是建立房產市場的兩個基本前提。
二是地產市場。地產市場也叫土地市場,它是指對土地的買賣、轉讓、出租、抵押等交換關系和交換場所的總稱。土地市場同一般商品市場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一般商品流通是所有權的流通;土地市場上是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承認土地使用權的有償轉讓,但國家或集體并不放棄土地所有權,而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被限制在一定期限內,不可以一次購買而永久使用。
房產和地產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表現在:房屋是勞動的產品,而土地是一種自然資源;房產經營屬于流通領域,土地開發則屬于生產領域;房產市場的交易包括所有權與使用權兩方面的轉讓,而地產市場的交易僅以轉讓使用權為限。
由于房產和地產密切聯系,所以人們通常將它們總稱為房地產市場。
(2)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特征。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經營方式并存,公有制經濟始終居主導地位。全民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固定資產多,實力雄厚,尤其是地產業,國家把城市土地的支配權交給地方政府或委托代理單位,因而只有它們才有權將土地租給企業或個人使用。集體的房地產企業資金來源廣,經營靈活;個體經濟拾遺補缺。它們都是房地產市場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