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判斷題 |
第 2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案例題及作文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6.A【解析】略。
7.C【解析】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的改革成功的關鍵是政府職能的轉變。
8.C【解析】職業道德是現實社會的主體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職業道德是人們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行為規范,是社會生產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產物,它存在各種職業活動之中,對調整和評價各行各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具有重要作用。
9.D【解析】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概括和全面闡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條基本路線后來被簡要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0.B【解析】在桌面上的空白處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屬性”項,就能彈出“顯示屬性”對話框以進行顯示器的設置。
11.B【解析】到“十二五”末,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基本構建起基礎回收網絡、分揀加工中心或集散市場與產業基地三級層次分明,回收、加工、利用三個環節有機鏈接,覆蓋面廣、功能完善、技術先進、高效利用、生態環保的供銷合作社再生資源現代回收利用體系。
12.C【解析】所謂解釋程序是高級語言翻譯程序的一種,它將源語言(如BasiC)書寫的源程序作為輸入,解釋一句后就提交計算機執行一句,并不形成目標程序。編譯程序是一類很重要的語言處理程序,它把高級語言(如Fortran、Cobol、PasCal、C等)源程序作為輸入,進行翻譯轉換,產生出機器語言的目標程序,然后再讓計算機去執行這個目標程序,得到計算結果。
13.D【解析】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lo周歲以下為無行為能力的人,10周歲以上不滿l8周歲的人為限制行為能力的人,已滿16周歲不滿l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為完全行為能力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行為能力的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
14.C【解析】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因此,行政法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15.C【解析】按公文的機密性質,公文可分為內部文件、公開文件和保密文件三類,其中保密文件又可分為秘密文件、機密文件和絕密文件三等。此題考查考生對這些概念的掌握。
16.C【解析】公文是國家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在公務活動中為行使職權、實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規范體式的文件。公文具備以下特點:①由法定作者制作。②具有法定的現實執行效用。公文的信息對受文單位有強制性的影響。如在規定的時間、范圍之內,強制執行、強制閱讀、強制復文。③具有規范的體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17.A【解析】被告級別為縣級以上行政機關的行政案件,審理機關應為中級人民法院。故本題應選A。
18.A【解析】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故本題應選A。
19.C【解析】回族主要來源是公元13世紀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時期以各種身份從波斯、中亞細亞和阿拉伯等地大批遣發或自愿東來的各族穆斯林(他們首先成為元朝社會地位較高的色目人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人數達到數十萬)。
20.C【解析】法作為國家意志,要由國家來確立和推行;國家則需要由法來協調內部關系并為其活動指明方向。二者是互為條件、相互依存和支持的統一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