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解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占據了我們的生活并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網絡來進行溝通。政府成立網站的目的是為了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實現官民互動,從而為群眾排憂解難。群眾期待政府網站可以實打實的為其解決問題,題目中出現的這些“萬能回復”,頗有些形式主義、浪費資源的傾向,應該立即制止這種行為,讓政府網站起到其切實的作用。
政府網站建設是否完善,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政府執政為民與透明行政的理念是否深入。如果政府網站一直是這樣的“萬能回復”來回答群眾所提出的問題,那么必定會對政府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其公信力下降。而且群眾滿懷期待的運用新的方式來實現官民互動,結果沒有做到真真切切的解決群眾的難題,對人民群眾的利益造成影響的同時更是傷了群眾的心。
政府網站出現“萬能回復”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政府部門及其政府網站的工作人員對政府網站的職責和作用認識還不夠深入,“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覺悟不高,沒有真正做到心系群眾、把群眾利益作為第一;
第二,政府網站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還不夠完善,機構設置的重疊導致了在職能分配上有所交叉,工作人員的權責不明確,這樣出現了管理空白,工作效率底下;
第三,政府對信息技術應用還不夠重視,對高新科技的使用沒有與時俱進,導致在建設電子化、信息化工程中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嚴重影響到網站的服務水準;
另外,群眾所問的問題的類型不同,需要專門部門的工作人員解答,而網站的管理者可能在專業技能上有所欠缺,還擁有就是現在電子政務方面的人才缺乏,沒有將網站管理到作用最大化。
習總書記說過“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根治“萬能回復”這一問題,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種措施,多管齊下:
第一,強化政府網站工作人員的職責,引導其提升對“以人為本”核心思想的認識和樹立,思想上重視,提高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覺悟,使其真正做到心系群眾;第二,完善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明確工作人員的權責,避免重疊所導致的職能分配交叉;第三,建立監督和考核機制,對內容長期不更新、服務水平不高的政府網站給予曝光和懲罰處理;第四,對群眾所咨詢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做到專業部門解答專業的問題,培養電子政務方面的人才,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真正的為群眾解決難題,妥善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問題;第五,新聞媒體、社會大眾也應當積極加入到政府網站的建設和管理的督查與監管,保持對政府動態的關注度。同時政府也應秉持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將市民與媒體放在政府信息公開化建設中的監督主體地位,建立投訴信箱和其他監督機制,從而保障群眾的監督權。
最后,相信政府網站的工作人員都本著“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贊成不贊成”的原則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謀福利,“萬能回復”將會越來越少。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府網站建設勢必會越加完善,并且不斷拓展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從而真正贏得群眾的尊重與信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