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2012年兩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多次明確表示,“隨遷子女如何參加高考很快將出方案,目前正在加強調研”。這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不過,記者從已經獲得“異地高考”試點的重慶方面了解到,當前尚無明確的改革思路形成。“異地高考涉及流入地流出地的協調,需要教育部全國層面的統籌。且改革辦法涉及高考制度的公平、公開、公正,地方上不敢輕舉妄動。”重慶市教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究竟是采取“借考”的方案,還是放寬報名條件的方案,目前尚無定論,至于具體報名條件的制定更未涉及。
“異地高考”是一個焦點話題。一方面,“異地高考”關涉教育公平,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其推進又涉及戶籍制度、教育資源分配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同地區在推進“異地高考”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情況和承擔的壓力也不同。
媒體評論
總之,高考制度確實需要改革,但是高考到底怎么改,值得探討。高考改革不僅要有思路有方案,而且要廣泛征求意見,小心求證。如果高考朝著維護教育公平、利于人才培養的方向改革;如果高考招生改革拋棄急功近利思維,循序漸進、謹慎操作,不急于求成;如果高考改革程序放到陽光下暴曬,高考改革誠信與公正也會逐步被社會認可。
都市時報:公平與正義的維度,任何時候,都是不能辜負和不能漠視的維度。以憲法的名義,向所有國民宣示教育的公平性不可摧折。流動人口的孩子也是這個國家的子民,他們的權利不容繼續被蔑視和犧牲。在這些孩子們面前,任何借口都是虛偽和將遭到唾棄的。
半月談:異地高考勢在必行,接下來就是各地要推出具體的可行性方案。要將意見執行到位,需要良好的制度設計,否則就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鉆空子”現象,出現新的不公,這就需要各地在具體工作中嚴格體現政策初衷,不能“跑偏”。 (《半月談》2012年第17期)
百姓心聲
“如果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只能讓孩子回到山西復習,借住在親戚家。”李先生和愛人不打算讓孩子出國,因為如果那樣做,孩子的挫敗感會更強,難免生出仇恨情緒。
許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趕上政策的改變。一位家長認為,北京是引進人才最早的城市,也是戶籍政策卡得最死的地方,所以隨遷子女面臨的高考問題最早,因此應該提早開始。
一直關注高考公平的魏汝久律師認為,既然教育部已經明確時間表,現在關注此事的家長和教育界人士能夠做的是,提出一些操作性強的建設性意見。他認為,北京、上海的政策難以出臺,是因為會損害到原戶籍居民的利益,當然這是一種地方壟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