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研究顯示,作為我國人口最大基數的農民,務工農民幸福指數低于務農農民。你認為原因是什么?應該如何提高務工農民的幸福指數?
【參考答案】
第一問:
務工農民幸福指數低于務農農民,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折射了中國社會特殊的時代變遷,也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務工農民幸福指數低于務農農民,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民工的“過客”身份降低了其幸福指數。農民工告別家人,告別土地,承受思念家人、情感無所寄托之苦,幸福感勢必會削弱。另外,農民工的經濟上雖然有明顯改善,但是隨著眼界的開闊,需求也自然增加,心理落差變得明顯,而收入較低、工作環境差、工作強度大和社會保障不完善等都嚴重制約了農民工的幸福體驗。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三農”中,農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產的機械化和科學化程度不斷提升,大量的惠農政策相繼出臺,使得務農農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第二問:
務工農民是城市化建設的主力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變化,凝聚了農民工的偉大貢獻,提高農民工的幸福指數勢在必行,是對其巨大貢獻的回饋。提升農民工幸福指數,不能從某個方面由某個部門單打獨斗,唯有全社會共同努力,統籌兼顧,才能最終達到標本兼治的完美效果。
首先,政府要為農民工就業創造更好的條件。一是在農民工外出就業時,當地政府要加強其外出就業的引導,引導農民工向就業需求量大的區域流動,以免盲目;二是各級政府要為農民工外出就業提供好各種保障,尤其是在法律咨詢、戶籍遷移、養老、醫療賬戶銜接、農民工子女學籍的轉入轉出等方面做好服務;三是當地政府要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引導農民工就近就業;在招商引資時,只要條件允許,也要讓企業盡量吸納更多當地農民工就業等。
其次,城市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的速度。一是要實現城鄉養老、醫療等制度銜接,讓進城務工的農民能夠老有所依,病有所保;二是要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讓農民工子女能夠和城市孩子一樣,平等地享受城市教育資源;三是要盡量提供方便農民工夫妻共同生活的條件,讓分居兩地的農民工夫妻能夠有機會團聚;四是要為農民工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城市市民要以包容的心態接納農民工,接納農民工參加其所在社區的文化生活;五是城市要免費給農民工提供一些職業技術和法律知識等方面的培訓,以增加農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技能和素養。
最后,企業要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一是企業要保證農民工法定的休假時間,以便讓農民工有充足的時間常回家看看;二是企業要為豐富農民工的業余生活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以便讓農民工在工作之余有機會參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