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之道包括認知重構和自我肯定技巧兩個方面:
(一)認知重構
事件本身并不會產生壓力感,是對它的解讀產生了壓力感,壓力感一旦產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就會減弱,就會產生一種以非理性思維為基礎的心理對話,它常常以自我擊敗為特征。通過認知重構,使人們能夠順利的將消極或壓力相關的知覺(非理性思維)轉變為積極的態度,而這又會降低知覺到的壓力強度。
要注意的是,目標并不是消滅壓力,事實上,沒有壓力并不會使你的生活更好。沒有壓力的生活也就沒有了挑戰——沒有了困難去克服,沒有了新的領域去開拓,也沒有了理由去加速運轉你的頭腦或提高你的能力。目標應當是識別出自己的最佳壓力水平,然后運用應對技術減低壓力感,使其保持在最佳壓力點上。
何為“最佳壓力點”呢?當壓力作為一種積極的動機出現,能夠調動起個體的主動性、意志力等去追求目標時,這時的壓力就是有益的,超出這個最理想的點,就會造成傷害,就需要運用應對和放松技術了。
(二)自我肯定技巧
存在于人際互動中,當與別人接觸時,時時都需要獲得別人的肯定。當別人給予肯定時,由于壓力情境產生的憤怒感和恐懼感才會最大程度的減少,并讓傾向于采取和平的解決方式。
(三)學會使用“我”陳述
沒有自信(已經知道,這其實是壓力感的根源)的人不太會坦然的用“我”式的陳述表達他們自己,因為他們害怕別人不同意。同時因為害怕被拒絕,他們還會傾向于同意別人的思想,采取中立的立場而不是冒風險表達自己的感受。
多用“我”式陳述(如“我對……感到很生氣”,“我感到你對我說的這些不對”),事實上是在更自然的表達感受,而不是壓制自己的感受,增強了自我的疆界,極大的增強了自我認同。
這一技巧同樣更加適用于無領導小組討論過程。
(四)平和的表達反對意見
這一技術較適合于無領導小組的自由討論過程中。當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如果意見是被平和的表達的,就更容易被接受。學會平和的表達反對意見,能使自己和對方都感到很舒適。
二、自信篇